第一堂課 故事結構圖示

第一堂課 故事結構圖示

【講座附件二】

故事結構與人物塑造

–小説創作的兩大要素

故事結構圖示

開頭(鋪墊)部分:交代時代、地點、主要人物,設計“導火索事件”
—轉折點(plot point):設計“大事件”
—發展部分:進入小説主要內容。設計“中場轉折”
—轉折點:出現危機
—結局部分:危機導致高潮的出現。交代故事的結局。

講座中所涉及的(舉為例子的)小説或以小説改編的影視作品:

第一部分 故事

  • 結構中國大陸的《我的前半生》和美國的《An Unmarried Woman》:有過婚姻的單身女人的故事
  • 美國小説及電影“Witness”(證人):探長帶目睹犯罪現場的孩子逃離凶犯滅口幷最終伸張正義的故事
  • 日本電影《追捕》:檢察長受黑道陷害,被關進瘋人院,逃脫後擺脫追捕,將黑道訴諸法律制裁
  • 《西雅圖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le):一个感人的浪漫故事
  • 《特爾瑪和露易絲》(Thelma and Louise):中文翻譯又叫“末路狂花”
  • 《水滸》和《西遊記》
  • 小説《達芬奇密碼》(The Da Vinci Code): 曾為史上最暢銷的小説,被拍成電影
  • 由小説改編的電視連續劇《越獄》(Prison break):刑偵類
  • 我的小説《越洋追凶》(刑偵類)和《嚴冬》(反映文革初期的人和社會)
  • “色,戒”:以張愛玲小説改編的電影
  • “藏龍臥虎”:李安拍攝的電影

第二部分 人物塑造

  • 米蘭.昆德拉在《小説的藝術》:文藝理論
  • 《達芬奇密碼》中對探長和殺手的描寫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對女性人物的描寫
  • 《挪威的森林》中對主人翁渡邊的室友和女友綠子的父親的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 《人世間》中對春燕的描寫
  • 《殺死一只知更鳥》中,以一个兒童的視角對幾个不同人物的描寫
  • 《燈塔看守人》中以作者的視角描寫老人的心理
  • “意識流”小説《追憶似水年華》中的心理描寫
  • 《到燈塔去》這部小説對好幾个人物都有精彩的个性描述
  • 《追風箏的人》中對阿米爾(Amir)和他爸爸的多維度刻畫
  • 我在創作小説《嚴冬》的時候,對如何刻畫主人翁進進的父親个性的思考
  • 《越洋追凶》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刻畫
  •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塑造的堅韌頑強的硬漢形象
  • 《日瓦格醫生》中的主人翁尤裏.日瓦格不是什麽英雄好漢,而是一个不願屈服但又無法掙脫命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形象
  • 法國作家紀德的《僞幣制造者》打破十九世紀小説模式,最早運用了多視角的敍述手法
  •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憂國》中三个不同視角的輪換寫法
  •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為小説中人物的塑造藝術開辟了新的途徑

課後練習建議

閲讀《達芬奇密碼》(或者其他傳統類型的小説)。網上有,打入“在綫閲讀達芬奇密碼”即可。

分析小説的三大部分內容、導火索事件、大事件(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轉折點)、中場轉折、危機(第二部分到第三部分的轉折點)、高潮和結局。

找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寫、言行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思考:主要人物蘭登教授和索菲亞的行動目標和內在的情感需求分別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