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瑛

整理舊物件時,翻出一張電腦打印出兩首詩的紙,主題皆與《紅樓夢》有關。詩的作者P在右上角親筆寫下「謝純瑛熱情款待,附上二首七律請斧正」。詩後註明寫於2003年8月和9月,距今已有十八年了。這張紙讓我想起了搬去別州後,已經過世多年的文學同好P。

九十年代末,我在華府書友會認識了P。我們每次聽完演講,都會交換意見,逐漸熟稔起來。耳順之年的她個子嬌小,沉默寡言,待人誠懇,衣著樸實。早年認識她的友人告訴我,P年輕時容貌甚美,宛若昔日玉女紅星尤敏。她也是傳統詩社的一員,和詩社其他成員的創作經常刊登於本地華文報紙上。我不寫傳統詩,但很喜歡唐詩宋詞,常去聽詩社主辦的演講,和P交流心得。

2002年夏,華府一群《紅樓夢》迷決定成立《紅樓夢》學習班,邀請本地紅學家王乃驥老師帶領我們細讀這本中國最偉大的古典小說。P也是班上學員之一。

每月輪流在各同學家上課。一年之後的九月,輪到在我家學習,同學們討論熱烈,擁釵護黛兩派尤其爭辯得難分難解,笑聲不斷。下課後一起分享了各自帶來的美食,直到深夜才盡興而歸。P回家後必定心潮澎拜難以平靜,寫下一首七律<九月一日紅迷聚會>:

紅迷華府聚朋儔,論黛評釵意盡投。
欲守雲開賞素月,還隨卷掩歎紅樓。
持螯把盞珍肴盛,奪主喧賓興致稠。
雖近佳節秋意淡,今宵同樂莫思愁。

她知道我先生喜歡做雕塑,有一次來我家上《紅樓夢》課,帶來一隻親手燒製的墨綠色陶象。它愉悅地邁步前行,兩扇耳朵如風中翻飛的巨大荷葉,長鼻朝天捲起,微笑的嘴巴伸展出兩只白色的長牙,造型生動活潑,肌理逼真,表現了P的藝術天賦。

熱愛文學和藝術的P,當年讀的是台灣理工組排名榜上第一的大學科系,來美後拿到本科博士學位。文理兼擅,才貌雙全,當年必有大批裙下之臣。孰料她的婚姻並不幸福,多年來丈夫一直逼著她離婚。

婚姻早已名存實亡,P卻寄望丈夫能回心轉意,一逕忍耐,獨自煎熬,不知道文學和藝術能予以她多少慰藉?讀著她詩中那句「今宵同樂莫思愁」,我心酸中夾雜著一絲安慰—-和同好浸淫於文學的短短幾個鐘頭內,她似乎能夠暫時拋卻現實中的愁雲慘霧。另外一首詩<觀八大山人海棠畫(和紅樓夢白海棠詩韻)>就更令人傷憐了:

年年枉悔遁空門,枉自移栽香滿盆。
縞素哀憐孤瘦影,丹青潑攝冷花魂。
涉塵千日多嗔恨,在夢一生無片痕。
縱是淒涼人負汝,冰姿潔玉慰晨昏。

好一句「縱是淒涼人負汝」,道盡多少P的長年塊壘。她終於想開了,也或許是倦累極了,不堪負荷,同意簽字離異。不久她就離開居住多年的傷心地搬到別州,希望於新環境裡得到解脫。之後,我們偶而通電郵聯絡,直到她因病去世。

望著那隻起舞吟嘯的陶象,我衷心希望P如今得到了長期渴求的愉悅自在。

《世界日報》 (家園版) 09/25/2021


Total Page Visits: 247

今宵同樂莫思愁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