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瑤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經歷一段一天到晚問「為什麼」的時期。雯雯是我在台灣教書時的學生,她就是個好奇寶寶,愛問問題。多年後我們在洛杉磯重逢,她已經結婚生子,但還是喜歡問問題。她說小時候爸爸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的書給她,鼓勵她好好學習。她爸爸說聰明的孩子都愛提問,學問就是多學多問。學校裡各科老師常常表揚雯雯好學好問的精神,稱讚她問得好、問到關鍵處、問題意義重大,甚至用子曰:「大哉問!」來形容。愛發問幾乎是雯雯求學時得意的光榮史。
但後來雯雯發現自己愛發問的習慣有礙她的婚姻。女人習慣用嘴巴談戀愛,還常常很沒安全感,喜歡問一些還沒發生、甚至不會發生的假設性問題,也是一種變相的試探。有一次雯雯問先生:「如果我老了、變醜了,你會有外遇嗎?」先生警覺性很高,馬上擺出一副政界官員的標準答案:「我不回答這種假設性問題,有些事情沒有如果,遇到了才會真的知道。」雯雯想辯駁,從小寫作文時老師不都是要求大家回答那些假設性問題,例如「我的志願」、「假如我中了愛國獎券」、「未來世界的想像」等等,學生總不能回說「我不一定能活那麼久」因此而不答題。
雯雯也問過老公:「你有多愛我?」、「你最愛我哪一點?」更問許多女人都愛問的題目來測量老公愛她的程度:「如果婆婆和我一起掉到水裡,你先救誰?」先生本來說:「誰離得最近就先救誰。」但馬上警覺,自己怎麼回答都會錯。在那種危急情況之下,有可能照自己的意願救人嗎?也不懂為什麼婆媳老是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老媽是不愛太太;先救老婆是不孝順。後來她老公要雯雯去學游泳,免得讓自己蒙上不孝的罪名。
夫妻間問問題,有時候是一種情趣,因為愛才問,不愛的話連話都懶得講,更不會花時間去在乎對方說什麼。有的先生卻認為,太常問假設性問題,有被死纏爛打的感覺,好像設計好陷阱讓他「失言」,引發沒有必要的風波。問題是,有些女人如果不滿意先生的答案,就會繼續問下去。情商若是不高的先生就不懂太太此時是需要被哄、被關愛、被重視,非要問到她想要的答案,內心才安全感,才有一種被重視、被認可的感覺。。
雯雯曾向鄰居蘇珊抱怨,說先生每次都不好好回答她的提問,讓她失望。蘇珊說,她的老美先生更毒舌,有一次她和先生聊天談得興高采烈時,她突然想到:「老公,如果你中了一千萬美金的彩票,此時有人綁架我,也要一千萬美金,你會救我嗎?」不料先生回答:「你們中國人不是有禍不單行、福無雙至的說法,怎麼可能會發生這種雙喜臨門的好事?」
世界日報副刊 (幽默過日子) 專欄 11/2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