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遙崤

在六、七十年代的台灣,人們取英文名字的人並不多,即使是那些站在前衞的大學生們。 大陸上那就更鳳毛麟角了,不言可喻在那個時期「裡通外國」可是大罪名,誰敢冒這個險呢? 不過因為香港是在英國人治下,華人有洋名字就很普遍了,南洋一帶的華僑亦是如此。

所以當時台灣的人若是取個洋名,多半是為了炫燿。 然而假如是在洋人的公司工作,時常要跟他們打交道,或是出國深造,成天都得跟洋人周旋,那麼取個洋文名字在增進人際關係方面就有很大的助益了。 當時人們留學大多數去美國或加拿大,所以普遍取英文名字。 還有一個簡單的理由,因為中文名字翻譯成英文後唸起來都相當拗口,不容易被別人記牢,再說按照英國式的方式翻譯,跟原來的中文都有相當大的誤差,例如「志」被譯為「chih」,發音變成了「氣」,「白」成了「拍(pai)」,「呂」變成了「路(Lu)」,其他的不勝枚舉。

如何取個英文名字呢?那也有一點學問。 有的取剛好同音的,譬如「漪蘭」就用Elaine,「愛菱」就用Eileen,「佩琪」用Peggy、「薇瑩」用Vivian,「強昇」用Johnathan, 等等。䔍信基督教的人有些就取聖經裡的名字,如Joshua, 或 Peter;也有用大明星的名字的,如 Jennifer, Gregory; 或者乾脆取個聽起來順耳的,如William, Robert, Heidi, 等不一而足,不過取法國名字如Yvonne,或者Yvette的好像就不多了。

我來美國唸研究所之前打算也取個英文名字。 在出國前去和一個朋友道別,他倒給我一杯咖啡,不知道他是否加糖時放錯了鹽,喝起來怪怪的,我就問這是那種咖啡,怎麼不太像一般的咖啡呢? 他説我真是孤陋寡聞,這是美國最有名的Maxwell House coffee。 啊哈!我就説我正要取個英文名字,就用 Maxwell 好了,以後可以記住絕不再喝這個牌子的咖啡啦。

採用這個名字後,好處還真不少,因為James Maxwell 是世界箸名的電學科學家,姓Maxwell,然而用來作為名字就極少有人如此做了,所以很容易被人記住。 再説我在眾人面前自我介紹時講述取此名的由來,一定會引起轟堂大笑,在人際關係上也很有加分的作用。

幾十年過去,直到現在從職場退休,閱人超過千百,還沒有遇到過同名的人。 不過聽說,在越戰時美國最高的四星上將戰地指揮官的名字是 General Maxwell Taylor,可惜無緣跟他會面告訴他我取這個名字的故事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名字的緣故,我從1982年起,就衝破了一些小小的玻璃天花板,進入了極為保守的美國海軍工程署的領導階層,此後又陸續在不同的政府機關任職,也翻轉了好些積效不彰的冷灶機構。 孔子說的「必也正名乎?」,雖然在此地不甚合適,不過也許可以為我的事業加上一個註腳了。

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2020年5月25日


Total Page Visits: 158
取英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