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守中
愛情真奇妙,人的一生,青年、中年、老年,各階段的愛情,狀況都不一樣。年輕時,愛得死去活來,卻愛得懵懵懂懂,不知情由何來。人到中年,激情趨於平淡,這時的愛,少了些慾望,多了些理智。老年歷經滄桑,執子之手,共度白首,愛在兩老的互相憐惜,互相照顧中。縱使人生各階段的愛情狀況不一樣,它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年輕人愛得盲目,愛得瘋狂,不瞭解愛情、自由、生命的分量何重何輕。一首廣為流傳的詩,代表了年輕人的一種看法: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
這首匈牙利詩人裴多菲(Sandor Petofi)的詩,說自由,也把愛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裴多菲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十七世紀時的匈牙利,隸屬「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的統治,是附庸的地位,匈牙利人想從當中獨立出來。裴多菲因思想激進、才華橫溢,而成為獨立革命的領袖。
裴多菲是理想主義者,也是個浪漫多情的人。二十三歲那年,他在一場舞會中,認識了清純率真的美麗姑娘尤麗雅,對她一見傾心,但尤麗雅的家庭反對他們的戀情。裴多菲無法克制對尤麗雅的思慕,半年內寫了一百多首情詩,終於感動了佳人。她衝破家庭桎梏,和裴多菲走進結婚禮堂。
可惜,幸福的日子沒有多久。1948年,裴多菲二十五歲時,匈牙利人首次獨立革命起義,次年他就在獨立戰爭中犧牲。他求仁得仁,了無遺憾,只可憐他二十二歲就守寡的年輕妻子,和一個一歲半的失怙幼兒。裴多菲有為獨立爭自由的理想,也有對愛情的執著和堅貞。他死後,留下這首包含了「生命、愛情、自由」的詩,後人讀之無不動容。
但也有人不理解他這首詩的背景,扭曲了詩中原意,拿這首爭獨立、爭自由為背景的詩,作為背叛愛情的藉口。
萬物皆有情,動物也一樣。人為愛情犧牲無怨無悔,動物為愛情犧牲,比起人類也不遑多讓。西元一千多年前,金朝後期,書生元好問於赴京趕考途中,在江邊遇一捕雁人,捕雁人對他說:「今天見江邊有兩隻大雁,撒網捕獲一隻,另一隻脫網逃出,但卻悽慘悲鳴地盤旋在空中,不肯離去。最終直飛而下,撞上江邊岩石而死。」元好問聽後,有感於大雁從一而終,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遂買下兩隻大雁,堆石為丘,葬在江邊,並作〈雁丘詞〉一首以為紀念: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
第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後人在其中加了個「人」字,成「直教『人』生死相許。」以雁喻人,將大雁的故事,轉化成人對愛情的堅貞,是讚佩,也是期許。
一般認為,愛情是由感性和理性兩部分組成,但兩者孰輕孰重,論述各不相同。民國初年的張競生博士,在法國里昂大學研究性學,獲博士學位。歸國後,不談愛情的感性,只以理性把愛情做透徹分析。1925年,他在北京《晨報副刊》發表了愛情的「四項定則」。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前所未有的對愛情和婚姻的大膽論述,引起了當時保守社會的輿論譁然,包括梁啟超、魯迅、許廣平等六十多人,均撰文參與討論。
「四項定則」是:一、愛情是有條件的;二、愛情是可比較的;三、愛情是會變遷的;四、夫妻為朋友之一種。其中第一和第四兩項論述,最發人深省,也最值得探索。
他說:「愛情是有條件的,條件因人而異。」沒錯!戀愛中人,可把自己喜歡對象的條件列出,例如「身體強健、資產雄厚、家庭健全……」等等。他接著說「條件是會隨時間變遷的」,對方可能因病致殘,或可能因投資失利變一貧如洗,依此類推,這些條件無可避免地會隨時間改變。結論是第三項:「愛情是會變遷的」,這是愛情會變質的顛撲不破道理。一旦愛情幻滅,能瞭解張競生的愛情「四項定則」,或許可理性地分析其原因,不致深陷失戀之苦。
1986年,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教授發表「愛情三角論」,以感性的出發點說愛情。他提出愛情是由激情(passion)、親密(intimacy)、承諾(commitment)三個基本元素構成。他說,「激情」是由青春期分泌的賀爾蒙引發的。他形容激情像上癮的藥物一樣,一試之後產生快感,讓人更渴望追求,越追求越渴望,越渴望越追求,終至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他又說,激情不能持久,必須轉變為「親密」,才能延續,親密是雙方互相理解、信任、依靠的感覺,可鞏固隨性而起的激情。第三元素的「承諾」是願力,是有意識地向對方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堅持。
羅伯特在「愛情三角論」中說:激情、親密、承諾三元素,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三角形不等邊,三種元素的輕重決定三個邊長。他進一步以三個邊的長短,將愛情分類,認為:沒有親密和承諾,只有激情的是「情慾之愛」;只有親密和承諾的是「伴侶式愛情」;只有激情和親密的是「浪漫式愛情」;沒有親密關係,只有激情和承諾的是「愚蠢式愛情」;三種基本元素齊備的是「完美愛情」。他又說:「愛情是否幸福?取決於雙方對基本三元素的期望是否一致,雙方的期望越相符,愛情越幸福。」
裴多菲為了追求自由,犧牲了生命,連帶以愛情為陪葬品,是他的人生價值觀,旁人只能嘆息,無可置喙。理解張競生博士的愛情「四項定則」,戀愛時,感情可用理智平衡,不致愛得神魂顛倒。明瞭羅伯特教授的「愛情三角論」,可認清愛情的三個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係,能妥善經營愛情,使愛情長久。
愛情在人生各階段的情況不一樣,如果能將年輕時從激情開始的愛情,到中年,轉化成親密眷屬關係,而在老年時,像《詩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樣,互相珍惜,互相依靠,直至白首,才是人生的幸福。
(寄自馬里蘭州)
【世界日報】副刊(藝文)7/2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