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

一九八二年,我從台灣負笈美國,就讀於猶他州羅根(Logan)的猶他州立大學。那時年輕,有的是精神和體力,開學後,上課、應付考試、寫作業,每天三更燈火五更雞,只覺得忙,不覺得累。猶他州立大學是學季制,一年四個學季,一學季兩個半月,我是秋季入學,昏天黑地忙了一陣子,接著是兩星期的寒假。
期末考前,三位男同學和三位女同學就商量好了,趁寒假租一輛車,去南邊的鹽湖城、錫安國家公園和楊百翰大學,來一趟四天三夜的短程旅遊。記得當時租了一輛美國林肯大轎車,前排後排都可坐三人,每天三十五元,車費六個人分攤,對窮學生來說經濟又實惠。
期末考完第二天立刻出發,中午到達猶他州首府鹽湖城的摩門教聖殿(Temple),聖殿只有摩門教徒可進,我們參觀了旁邊的大禮拜堂(Tabernacle)。印象最深的是裡面有一套世界最大的管風琴,風管排列在大講堂後方,高音風管細長,低音風管比一個人還粗,有兩層樓高。現場播放周日做禮拜時的聖樂,發出「嗚-嗚-嗚-」雷鳴一樣的聲響,整個教堂都跟著震動。
接著去了鄰近的族譜圖書館(Family Search Library),摩門教和中國人一樣,重視家族和傳統,這座專題圖書館蒐藏了世界上幾百萬筆族譜,還有專人協助,讓你藉由族譜認識自己的祖先。我想找我祖籍河南杞縣的縣誌,本來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居然有,雖只簡單幾頁。我喜出望外,立刻請館方複印,留下來作紀念。傍晚離開鹽湖城,沿十五號高速公路南行,前往「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為了省錢,我們選擇住鄉間汽車旅館,沒多久就看到一家大六汽車旅館(Motel 6)。
問題來了,我們三男三女要租幾間房?電腦系的余同學說:「一間就好了?房間很寬敞,足夠睡六人。」曾同學附議,三位女同學很大方,也沒反對。「六個人去櫃台只租一間房,會不會太奇怪?」李萱同學說:「我有辦法,到附近雜貨店先放下四個人,一男一女兩個人去。」於是,余同學和李同學兩人去租了有兩張大床的一間房,房租每晚三十元,六人分攤。
汽車旅館汽車可直接開到房門前,天黑接來另外四位,藉著夜色掩護,一個個溜進房間。兩張大床禮讓女生,男生打開睡袋,睡沙發睡地板。窮則變,變則通,好玩又省錢。
第二天拉開窗簾,外面雪白一片,大家都興奮地大叫:「哇!下雪了。」從亞熱帶台灣到寒帶的猶他州,一直盼著下雪,終於看到大雪紛飛。雪緊一陣慢一陣地下,雪花像剪碎了的鵝毛滿天飛舞,綿密的雪粒像潔白的細鹽,鋪天蓋地撒下。庭園的松樹、草地、座椅,沒多久都敷上一層銀白,成了粉粧玉砌世界。乍見雪景,大家都很高興,簡單吃了早餐,迫不及待上路。
一路上遠近高低、連綿不斷的起伏丘陵,變成一片白愷愷的世界。冰天雪地,路上只有我們一輛車,烏龜一樣緩慢前行。兩小時後看見路標:「錫安國家公園左轉。」下高速公路,五分鐘到公園入口,天上仍在飄雪,我們下車合照。照片中,前排右邊穿紅外套的是李萱,中間的是曾國治,余同學要照相,不在照片中;前排左方兩位女生,一位是地質系羅同學,一位是管理系陳同學。
一九一九年成立的「錫安國家公園」是猶他州旅遊必去景點,是羅同學推薦的,她說:「錫安峽谷和科羅布峽谷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有幾億年前地球中生代時期沉積產生的九種岩層,值得一看。」地質是她的專業,有她當嚮導,可學到很多地理知識。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聖經中的和平之地,也是避難所或聖殿的意思。錫安公園在科羅拉多高原和莫哈維沙漠(Mojave Desert)交界處,因位置特殊,有許多稀有動植物,動物像美洲獅、騾鹿、金雕、禿鷲、大角羊,植物如杜松、灌木篙、槭樹、柳樹等,都是其他地區罕見。
入錫安國家公園後,沿科羅布(Kolob)峽谷東行,到訪客中心時大雪已歇。四周參觀了一圈,我們沿著步道走往觀景台,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深邃溪流,彎彎曲曲經過幾處天然岩石拱門,雪後美景,讓人驚嘆。
觀景台在最高點,可遠眺科羅布峽谷,羅同學指著遠方層層堆疊的岩壁說,最下方的紅色岩壁是兩億四千萬年前,因海水漲退形成的大梯階(Grand Staircase)層和夢科匹(Moenkopi)層,上方是小河及湖泊堆積出來的秦里(Chinle)、蒙納夫(Moenave)、凱彥塔(Kayenta)層,最上方紅蘿蔔色的岩壁,是一億七千萬年前,因大型沙漠活動形成的天普蓋(Temple Cap)層和卡梅爾(Carmel)層。她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說的都是百萬、千萬、上億年前的事,我們的心也跟著到人類未出現前的洪荒時代,她說得興致勃勃,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開車三個多小時,到普羅沃市(Provo City)的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BYU)。為什麼行程緊湊還要排上楊百翰大學?因為我們學校橄欖球隊,每年在大學橄欖球聯賽時都被BYU痛宰,從沒贏過,想看看這個橄欖球賽的死對頭是什麼樣子?也想了解這所一八七五年摩門教建立的美國最大宗教大學,和一般大學有什麼不一樣?
進門校名下方銘刻著「世界是我們的校園」,顯示了楊百翰大學的恢弘氣勢。我們先到訪客中心看了一個介紹校史的短片,接著經過工程學院、資訊學院、教育學院、管理學院等,校園繞了一圈。
甘迺迪國際研究中心(David M. Kenned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最有特色,摩門教鼓勵未婚青年到外國傳教,學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三的男生和百分之二十的女生,在學期間會到國外做傳教士,男生兩年,女生一年半。行前,甘迺迪中心提供三星期訓練課程,學習該地語言、傳教技巧,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因此楊百翰大學一直是美國學生會講最多外國語的大學。
正值寒假,校園冷清,只看到少數幾位學生,但不論男女都儀容整齊,精神抖擻。楊百翰大學的學生需遵守「榮譽規章」,也是摩門教教義的規定,如:學術誠信、著裝守則、拒絕毒品、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等。摩門教重視藝術和體育活動,校園裡有一座可容六萬三千多人的大橄欖球場,說明了為什麼我們的橄欖球隊打不贏他們。
當年的寒假之旅,留下了甜蜜回憶。照片中同學畢業後各奔前程,可喜的是有兩位同學在那趟旅程種下愛苗,後來結為連理。
世界日報上下古今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