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先生去年(2024)百歲僊逝。

葉先生於生前應南開大學之邀,回歸大陸,成立“中華古典文化硏究所”。以“構厦多材豈待論,誰知散木有鄉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表達了以傳承中華文化實現報效國家的願望。

我在電視和視頻上聽過她的許多詩詞講座,幷且讀過她的講演稿彙編《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和《迦陵講演集》,幷且通過《清代名家詞選講》初次了解了清代的詩人。獲益匪淺。

此外,從她寫的《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學到一些中西比較文學理論的知識。尤其是看過她審訂汪精衛詩詞集《雙照樓詩詞藳》,重新認識了汪精衛其人。

今讀葉嘉瑩先生早期的《晚秋雜詩》,有感先生在詩詞方面給與我的啓蒙和營養,習作四首七言律詩,以表達對先生的敬意和感懷。

七律·葉嘉瑩先生百歲僊逝感懷》(四首)

其一:(百載清芬)

碧落風清月未寒,長天雁遠夜無端。
吟懷早寄秋聲裏,詩骨偏隨露水乾。
百載清芬堪繼踵,一生遺韻共憑欄。
少陵感喟成今古,憑弔斯人淚滿盤。

其二:(千秋一脈)

晚照靑山入遠村,微茫詞筆寫乾坤。
吟邊回首無多夢,天外招魂有幾門?
講席低眉隨律轉,春風長駐在詩痕。
千秋一脈吟風遠,淡墨猶畱夜讀魂。

其三:(一片新詞)

殘笛空樓夢未央,秋聲猶在舊書香。
風塵未改詩人骨,冷露難摧浩氣長。
夜雨樓頭頻點筆,流芳身後自生光。
長天有月憑誰問?一片新詞寫大荒。

其四:(萬古文章)

秋葉飄零過百年,清歌未歇在人間。
靑燈夜話傳風雅,冷月疏桐嘆晝閑。
萬古文章悲聚散,一生苦樂付江山。
蓬山此去何須問,猶有新聲在故關。

乙巳春瓦藍山人


另修改舊作《念奴嬌·悼葉嘉瑩先生

霜天寂寂,正寒江凍靄,暮雲愁疊。
故國詩魂歸去遠,空對蒼波嗚咽。
劫海燈微,滄桑筆瘦,曾照千秋月。
一襟冰雪,冷詞猶自明滅。

猶記桃李春風,江南塞北,遍種迦陵葉。
雁字新聲傳宇內,星斗羅胸成列。
大地遺香,斯文未絶,不逐紅塵歇。
吟邊魂影,中霄光接瑤闕。

2024年12月初稿于瓦蓝湖
2025年2月修改于瓦蓝湖


Total Page Visits: 762

斯文未绝 神州遗香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