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2021年9月11日,馬里蘭州迎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秋高氣爽的秋日。今秋秋風中星條旗在陽光下、微風中飄揚,格外引人注目。二十年彈指一揮間,今日空氣裡瀰漫著淡淡的憂傷,今日人們在追思緬懷失去的亡靈,今日美國上下在反思過往、思考現在和未來。今日浙江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東西方文化與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孔令宏博士受華府作協邀請,由華府作協會長王志榮主持,在雲端為作協2021-2022年首場小型公開講座講授了《內丹生命觀與文藝創作》。
孔教授在浙江大學執教21年,他從哲學學術的角度將中華幾千年的道家文化概括為七大要點,從而逐一展開。首先,他介紹了「丹」的11層文化概念。以丹砂為基礎的「丹」文化是內丹的文化背景。
紅色,第一层内涵。物以稀為貴,丹砂只有權貴階層才能使用,與帝王使用的物品與居住的建築有關。紅色被視為吉利的正色,丹砂朱赤,被賦予了文化上的意義。
書寫,第二层内涵。解釋了與之有關的丹毫、丹書以及煉丹術的書。
丹青,第三層內涵。是美術代稱。丹即硃砂,被用於繪畫。青指石青,為東方色,赤為南方色,都是中國古繪畫中常用的顏色。具有顯著鮮明的色彩,被引申為繪畫或言論可以引人注目,為人記誦,影響深遠。於是後世有「名垂青史」 之語,丹青被轉而指稱史籍。
丹的第五和六層內涵分別是由丹赤正色引伸為凡誠正事物之稱,如赤心、丹心和赤誠、忠誠之心。丹的第七層內涵與空間有關,第八層內涵是墓葬用品之一。
其第九層內涵是藥物。由於丹砂為紅色,人體血液的顏色也是紅色,戰國時期的方士於是把它與人的生命乃至於靈魂聯繫在一起, 一方面誇大其藥用效果而認為丹砂具有讓人長生不死的可能性。秦漢時期,有人甚至提倡餌服天然丹砂;另一方面,方士們認為丹砂能夠安鎮驅邪,保護靈魂,讓人的靈魂不滅。丹的第十層內涵是氣。內氣被稱為內丹,外氣被稱為外丹。第十一層內涵是長生不老藥。
在初步了解了「丹」的博大精深之文化概念以後,孔教授進而談到內丹的「精」、「氣」和「神」三要素,以及其治病和養生的兩大功能。
治病是醫學的職能,而孔教授提到,「內丹的核心功能並非治病,而是在更高的層次上保護、滋養、提升和改造生命。但是,根據系統論的層次性規律,上層系統可以調節下層系統。因而,內丹也具有治病的功能。」
養生是生命維護的另外一個層次。「在層次上高於治病,其職能在於維護生命正常的生理狀態而不致於墮落入病態。內丹的層次高於養生,所以,它雖然不以養生為務,但也具有養生的功效。」他強調,「內丹之養生,首先是養心。其次是除陰魔。再次是養身。」所謂性命雙修,身心健康,就是提高整體生命狀態,對高超境界之追求。
人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科技日新月異,成就有目共睹,而科技所能解決和回答的問題仍然非常有限。他提到,「內丹可以超越死亡」,解答一些常人在生命不同階段和層次所面對的問題:諸如選擇和歸宿等。
孔教授在為我們畫下一條「長龍」之後,為本講座做了「點睛」之筆。他羅列了中華文化中與內丹相關的文學藝術,比如遊仙詩;元代戲曲即道化劇,《黃粱夢》;《西遊記》、《封神榜》、《女仙外史》等神魔小說。「八仙過海」等繪畫。步虛詞、道情、青詞等文學體裁以及當代修真小說。
最後,他總結內丹生命觀對文藝創作的四大影響:
第一,多元價值觀的影響。返璞歸真、清靜無為、重生惡死、柔弱不爭、素樸自然;崇隆忠孝、行善積德、利濟世人、因果報應;我命由我不由天;長生不死,得道成仙。
第二,思維方式:辨證法、整體觀、言意關係(道可道,非常道)。
第三,刺激想像力。對於永恆與自由的渴望與失望能對人們的心靈產生微妙而深刻的影響,內丹所構築的神奇的仙人世界滿足了人們對永恆的追求。道教傳說的神奇怪異、瑰麗奇詭、幽深恐怖,極大地吸引了文人,道教所提供的各種講神鬼的書及關於仙境的傳說,在很大程度上啟迪了文人的想像力,刺激了文人的創作。
第四,內丹與道教構築了生動的神秘幻想世界,提供了許許多多神奇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綺麗意象,並與清靜高雅而又能養性延命的人生情趣與生活方式聯繫起來。這些意象的擴展形態作為「情節」、「場面」及「原型」出現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具體化、形象化的藝術表達:功名、事業、家庭等傳統的價值觀念被否定,體現出人應超越浮生,及早修行,獲真成仙才是人生之大美大樂。甚至於各種動植物精靈都努力修煉化身為人,以便享受人生快樂,有志者再學道修仙,邁向更美好、更高層次的仙真世界。
近90分鐘的講座也只能點到「九牛一毛」。我想內丹生命觀對中華歷代文人墨客,對當今學習寫作,提高文學修養的人士的影響也盡在不言中。效法自然,以清淨無為法則治國、修身、處理信仰,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做到大靜大明、氣定神閒、得開天眼,是東方思想的精髓。
這不由讓我想到作協已故著名作家於梨華老師,她曾多次提到過寫作者要具備的「第三隻眼」。這也讓我想到中國清代誌怪小說作家蒲松齡及其所著的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又不禁想到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也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之一,其創作的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繼而腦海中浮現名山大川,武當山、龍虎山、齊云山和青城山之巍峨壯觀,陽剛之氣,陰柔之美。
我和孔教授說來還有「三面」之緣:早在2005年,我受朋友之邀參加孔博士以「孔子以及其與當今世界的相關性」為題的講座。我們在哈佛大學天主教學生中心第一次相遇。之後,2011年孔教授來美國耶魯大學做訪問學者,我邀請他來首府華盛頓一遊,並為孔教授當嚮導,參觀華盛頓,巴爾的摩和哥倫比亞市。記得當時我的一位同事,曾在馬里蘭大學執教英文的法耶茲,還為歡迎孔教授書寫了一首詩,後來我還將其翻譯成中文。
第三次,是2012年和先生、小兒去中國旅遊,我們旅行計劃的第三站,坐高鐵從長沙取道杭州。孔教授盡其地主之誼,帶我們參觀了中國排名第三,僅在清華和北京大學之後的浙江大學,並遊覽了當地久負盛名的靈隱寺和西西濕地。翻開老照片,那年懸掛在浙大校園內被我拍攝到的浙大首任校長,任期長達13年之久的竺可楨先生及其民國時期提出的經典問題歷歷在目。「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做什麼樣的人?」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氣象、地理學界的「一代宗師」,被公認為 「浙大學術事業的奠基人,浙大‘求是’精神的典範,浙大的靈魂」。
一別就快十年了,杭州美景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黃帝、老子、莊子是道家傳統中最重要的三個符號。而儒釋道在中華文化中長期形成「治世」、「治身」和「治心」的三足鼎立之勢。這些「三」說明了什麼問題?這古老的精神思想對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社會文化以及文學創作又有何可去深入發掘?對我們二十一世紀東方、西方人類以及對生命的探索有何現實意義?
演講視屏(Copy the link below to share this recording with viewers):
https://us02web.zoom.us/rec/share/CxJ7-tAYEJ-umenIjre4FlX_yUUkkInAiF6mstbp6Dx8GQLPGhIipT3DvlatCUKj.FQ1erzherzN5Z5fa
Passcode: RQ3q&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