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

如果你是屬於台灣所謂的四年級或五年級⽣的世代,⼀定不會忘記得當年經常滋事擾⼈的不良少年幫派以及他們的第⼀號剋星少年組長魯俊。疫情期間,我因緣際會結識了魯組長的獨⽣女魯秋琴-海外華⽂女作家協會的優秀新⾎。

我與秋琴在美國以⽂會友,素未謀⾯。第⼀次會⾯是在剛解除疫情警報的台北,⽽且彼此互贈著作。翻閱她甫上市未久的魯組長⽣平紀實「少年捕⼿」,彷彿使我跌入了時光隧道。那些放學後頂著⿃窩頭,刷著睫⽑膏,穿著超短裙,去⻄⾨町約會的早熟女同學;短髮蓬鬆或長髮觸頸,⼿叼香煙,著⽜仔長褲,遊蕩⻄⾨町的⼩混混;還有那赫赫⼤名的魯組長掃蕩隊,⼀幕幕重現眼前…

秋琴的「少年捕⼿」,是⼀本很好的報導⽂學。報導⽂學不同於報導新聞,它⼀定要有報導者的某些主觀判斷、意識乃⾄參與。⾏⽂不能太過主觀,但也不能純粹只是客觀敘述事件。秋琴在這點上掌握的很好。我覺得她敘述⽗親時,有感情,但不濫情;有崇拜敬愛,但不誇張杜撰。

同時,這本書也是⼀本優質的家族史。秋琴寫他的⽗親,⽤的⼤多是第⼀⼿資料。當然也有不少是她事後費神去收集並印證的。她從祖⽗盧掌櫃跟曾祖⺟怎麼聯⼿撫養最年輕的孝⼦-秋琴的⽗親;談及⽗親從⼩兩度「割⾁療親」的孝⾏;最後隨服務機關倉促赴台,沒能帶祖⽗同⾏。這些際遇為他留下⼀⽣憾恨,但卻能因「天倫歌」的啟示,從悽苦無依的⾃怨⾃艾,轉化為豪氣萬千的宇宙⼤同情懷。我感覺秋琴寫作時,在情感的拿捏上是非常精准的。她把很多對⽗親的感懷⽂字都匯集到中篇部分。上篇是專注地在寫⽗親的很多⾏誼事蹟,因此它同時是社會史的重要資料。他⽗親的各個建樹案例跟當時社會各界的合作脈絡,清晰可⾒,像蔣經國、周百鍊,乃⾄侯友誼等⼈,都與魯組長有⼀些互動。這些我相信都可以補正史之不⾜。

有⼈說:最真實的歷史來⾃⺠間,⽽非官府。我在圖書館任職時,曾經發起⼀個「Let’s write a story」英⽂寫作班。節⽬內容是請⼤家寫個⼈的家族故事。參與者都不是作家,只是⼀般讀者。寫完以後拿到班上來分享,⼤家互相點評與⿎勵。秋琴這個作品,讓我回憶起這廣獲好評的活動。秋琴在敘事與抒情兩⽅⾯都很擅長。

關於敘事⽅⾯,秋琴很有特⾊。她在上篇集中火⼒的從理念、⾏動跟形象三⽅⾯來描寫⽗親。她的⽂筆簡潔,⽽且以很明快的節奏推動故事情節,很符合故事主⾓的⾏事風格。你可以想像⼀個警察,⾯對這麼多複雜的⻘少年問題,幾乎每⼀秒鐘都要做出前途安危、⽣死攸關的決定。所以魯組長的⾏事步調是非常快捷的。秋琴在寫這些故事時,⾏⽂節奏也⾃然變得很明快。我⾃⼰在閱讀時,好像也⾎脈賁張起來,⼀直等待著下⼀個驚奇。這是她運筆很成功的地⽅。最後她⼜以受惠者跟共事者的回憶來印證⽗親的鐵漢柔情,進⽽澤被⻘少年、⽗⺟跟社會的各種情實。總之,這本書有作者個⼈的觀察,還有其他⼈的補述,以充分的條件來印證作者所⾔都是可靠的事實。

⾄於她怎麼樣從理念,⾏動跟形象描寫⽗親?(⼀)理念⽅⾯,他的⼀貫理念最重要就是「少年宜教不宜罰,給予重⽣機會,並不留下任何惡⾏的蛛絲⾺跡」。(⼆)⾏動⽅⾯,他是「⾦剛⼿段,菩薩⼼腸」,就像秋琴說的,⽗親的⼼是很柔軟的,常常會為孩⼦(不管是⾃家的或別家的)哭泣。他更開設勵志班,安排轉學,重新定位這些不良少年的⼈⽣。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種智慧、愛⼼、勇氣與擔當。每當兩個幫派⼤決⾾的時候,他總是徒⼿跳進張⼒⼗⾜的陣營,⼿無⼨鐵,站在兩個幫派的正中間說:「你們要上的話,就先跟我吧。」結果⼤家都怕的不得了,以為他有跆拳道多少段,武術⾼強。他的武功到底有多強,其實沒⼈知道,不過他那個氣勢已經把所有的⻘少年都鎮嚇住了。(三)⾄於形象呢,我覺得秋琴描寫的非常成功,她⽤「⼭東美男⼦」與「南京⼤蘿蔔」兩個詞,⽣動地勾勒了⽗親形象。在她的⼼⽬中,⽗親是⼀個「⼭東美男⼦」,彪形⼤漢,豪氣⼲雲,氣派非凡。秋琴說⽗親⾃稱是「南京⼤蘿蔔」。這個形象當然也是非常樸實的,肥肥墩墩的,站在那邊挺得筆直的。可是當我知道「南京⼤蘿蔔」典故時,我覺得魯組長也許還有更深⼀層的表達。據聞乾隆皇帝南下,看到揚州蘿蔔很瘦⼩,就覺得揚州好窮,應給予減稅優惠。後來到了南京,看到南京蘿蔔⼜⼤⼜肥,⼈⺠必定富裕。於是就多扣稅收,以補揚州稅收之不⾜。因此,魯組長⽢作「南京⼤蘿蔔」,與他不計較⾦錢,不介意吃虧,且樂善助⼈,顯然相符。

這裡我特別要轉述⼀段秋琴描述⽗親形象的⽂字。她說:「少年組的組長不能是那種⽟樹臨風的美男⼦,也不能斯⽂多禮。他平頭,虎背熊腰,⾝⾼正好⾜夠將他⼀雙犀利的眼光穿透⼈⼼。少年⼈怕他,卻總是得依賴他,脫離昏天暗地的過往。他那⼀雙溫暖⽽厚實的⼿掌,像是如來佛的芭蕉扇,扇著,扇著,就越過了火焰⼭…」這段描述很長,我無法全錄,但是我覺得他⽤的所有比喻與形容,都非常的觸動⼈⼼,也恰到好處。你可以想像他那個厚實的⼿掌,就像芭蕉扇,揮動⼀下就能帶著那些⾎氣⽅剛的⻘少年,越過如火焰⼭般的凶險路段。⽽且更最重的是,他不讓⻘少年的資料存入法院檔案,所以他們要出國前或創業起步之際,他會把資料原封不動的還給本⼈,由他們⾃⼰決定怎麼處理。⽬的在強調少年組並未向法院提告,他們的⼀⽣到⽬前為⽌還是清⽩的。這是非常體貼的啊!

說個題外話,我曾在圖書館擔任主管,每當必須解雇不適任員⼯時,會盡量情理法兼顧,給員⼯⼀個主動辭職的機會,以免留下曾被解雇的不良紀錄。秋琴寫這⼀段時,我覺得她對⽗親的觀察實在是先深探內⼼,再將這分愛⼼透過⽂字傳遞給讀者。

秋琴的抒情寫意也是很有特⾊的。比如新年的時候,⽗親在跪拜祖先之際,常嚎啕⼤哭。淚瓶裡盡是親情與鄉情,非常感⼈。不過最讓我感動的是「欄杆拍遍」這篇,我的確感受到病弱體虛,無法⾔語的魯組長那種「英雄氣短」的無奈情懷。讀此⽂時,想起癌末彌留的先⽗,眼⾓有淚,無法⾔語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舊禮教世代的⽗輩們,不善表達,⼀輩⼦對⼦女的愛,都是如此深藏不露。

最後,我非常感謝秋琴刻畫了⼀個「愛吾愛以及⼈之愛」的⽗親形象。她對⽗親的感念,的確道盡了普天之下曾被低調⽗愛澤及的⼦女⼼聲!


世界週刊 6-16-2024


Total Page Visits: 119
惡少剋星 ⾦剛⼿、菩薩⼼的魯組⻑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