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寫作的真實性與要點

非虛構寫作的真實性與要點

季肇瑾

二零二三年三月五日下午在華府僑教中心,華府作協寫作工坊邀請韓秀老師講授《非虛構寫作之種種》課程。

首先,韓老師列出了新聞報導寫作的要點是不受任何黨派和政治觀點影響,如實報導實際發生的情況,要避免任何個人的猜想、聯想和議論。否則,便是假新聞。目前,各種傳媒中的假新聞多於真新聞,我們要仔細辨別真假,堅持寫作的真實性。

關於採訪錄寫作的要點是撰稿人應當盡一切可能,不帶任何個人觀點、情感,如實報導被採訪者的說詞與意見,切忌納入任何的道聽塗說。新聞采訪錄大有學問在,有些被采訪人不太會説話,不能在采訪中把先做的功課觀感加進去,要讓人家把話講完。要誠實和誠懇地像對待老朋友一樣對待采訪人,尊重個人隱私權。

傳記寫作是一項大工程。撰稿人必須研究大量史料,分析、類比,去偽存真。每一個相關事件、每一個相關年代、每一個相關地點、每一個相關人物都必須再三、再四核實無誤,不可倚賴任何成書,方能寫出較少謬誤的一本傳記。韓秀老師舉例說她寫《朦朧的恆星——李奧納多·達·文西》一書時,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她首先提出區別大陸流行的“達芬奇”和台灣使用的“達文西”的翻譯名稱,她提出用全稱“李奧納多·達·文西“之名更符合意大利原文翻譯。爲了收集資料,韓老師買書,去圖書館閲讀了八十多本有關畫家的傳記和畫冊;去博物舘觀看繪畫原作,讀李奧納多用左手寫的“鏡像”文字手稿。韓老師提出無論撰稿人對傳主的情感有多麽深厚,都必須尊重傳主的真實人生軌跡與真性情。

以上三種寫作屬於“客觀書寫”的範疇。韓老師還提出了以下四種“主觀寫作”的範疇。

當有的同學提出了寫日記是不是非虛構寫作,回答是肯定的,但不包括準備發表的日記不在此列。個人日記的真實性在於記錄個人在這一天或最近幾天內遇到的具體事情,自己對這些事情的分析,絕對不會脫離個人的思想、性情、信仰、政治觀點。其真實書寫決定其價值。日記的真正價值是在於本人去世后的“史料”作用。從研究前人的日記中可以發現反映時代的事件和人物關係。兒子繼承了父親的書信,可以根據父親日記寫作的綫索去挖掘歷史的真相和意義。

在談論書信來往和寫作時,韓老師特別强調書信的版權屬於寫信人,不屬於收信人。 在現代高科技當道的網絡通信時代,手寫的書信仍然非常必要。因爲書寫的內容除了議論事情之外,更多的是關切。韓老師提出書寫書信可以彌足珍貴的親情和友情。書寫的紙張、書法、郵票、封緘不但反映當時當地的社會現實、個人風格,也是藝術品,甚至可能成為供後人參考的史料。例如,拉斐爾的信中有關聖披得大教堂的建築設計,對於羅馬古跡的保護起了很大作用。威尼斯的信簽。米蘭的毛邊紙都有其藝術價值。她特別介紹了于國華先生寫的《美學之旅》是一本值得參考的寫作範文。

報導文學寫作是一種有目的的寫作。除了事件本身之外,撰稿人對事件的態度、撰稿人的文學修養決定了這篇報導文學的成敗。例如劉冰雁的報導文學有自己的情感和想表達的目的。報導文學寫作屬於主觀寫作,基本上,人們不會將報導文學看作史料。

一般來說,回憶錄寫作是被看作史料的。優秀的回憶錄極為罕見。但是人無完人,長輩的、朋友的、家人的短處都沒有人真的樂意去寫。自己喜歡的政治人物的短處也不樂意去寫。如此避重就輕,回憶錄也就失去了價值。看在內行眼裡,世間的回憶錄都被投射以懷疑的眼光。只有經得起推敲的回憶錄才有存在與流傳的價值。

短短的三個小時内,韓老師系統地介紹了七種非虛構寫作的類型和要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真”。要抑制寫作人在非虛構寫作中的自我膨脹,寫出尊重事實的文字來。

韓秀老師的課使在座的學生都獲益匪淺。大家躍躍欲試要動筆:有的同學要把家族的故事寫出來,有的同學要整理父親遺物中的書信,也有的同學要乘回國探親之際,好好與父母聊聊他們結婚五十五年來的生活經驗。

生活是寫作靈感來源的活源泉。感謝韓老師為寫作工坊同學提供非虛構寫作的知識,讓寫作者遵循“真”的原則,寫出符合事實的文字來。


草於202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