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屏

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佛奇醫師(Anthony Fauci)表示,新冠疫情的終結,需要超過75至85%的民眾注射疫苗後才能達成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效果。

政客忽視下 病毒悄聲蔓延全球

White Red and Blue Flower Petals
Covid-19 病毒

從去年1月開始,新冠疫情便開始延燒。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皆依照自己的感覺及利益紛紛發言,更互相攻擊及推卸責任,這是我們在電視或媒體所看到政客們的態度;可是在另一個世界裡,醫學專家及科學家們卻正在不分晝夜地埋頭苦幹,希望在政客們無知及不負責任所引起的浩劫中,與病毒鬥爭,與時間賽跑,盡量搶救這百年一見大災害所造成的生靈塗炭。我的感覺是:政客站在一邊,而科學家則站在另一邊,新冠病毒的成敗也等於是政治與科學的角力。

2020年1月3日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張永振教授收到一個武漢的病毒標本,他只用了40個小時,於1月5日將該病毒的基因序列完成解讀,並高度擔心此病毒與2003年的SARS病毒有相當的關聯性。向北京當局報告後,他於1月11日將這個序列傳給澳洲雪梨有合作關係的夥伴Dr Holmes。Dr. Holmes徵得張教授的同意,當就將這個序列登載病毒學會的平台上,讓全世界的病毒專家警惕及合作解決問題。幾乎在一天之內,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包括英國的愛丁堡、牛津、美國的北卡、國家過敏免疫學研究院、香港大學、各國製藥商……不分晝夜、如火如荼地展開工作,盡量了解此病毒的危險性及特質。有些則開始製作檢驗試劑、抗體,有些更開始研發疫苗。當外面世界的政客們在口沫橫飛之際,各國的科學家們已不分晝夜地在實驗室裡埋頭苦幹。武漢及中國的醫生們也不分晝夜地在醫院與病毒搏鬥,搶救病患,並且陸續將經驗登載於國際醫學期刊。

1月19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新冠肺炎病毒正式登陸美國華盛頓州,病毒沒有理會川普總統對它的漠視及對民眾的安撫,卻不動聲色地到處蔓延;美國醫界嚴陣以待,也從中國醫生治療的失敗及成果中汲取了經驗。可惜的是,政客們卻背道而馳,互相撻伐,甚至向人民宣導錯誤的觀念;醫界及科學家們徒呼奈何,防護物資不夠,檢驗器材缺乏,以致兵敗如山倒,受害的還是醫護人員及廣大無辜的民眾。可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氣餒,被逼到牆角,總要殺出一條血路;非常時期就需要用非常的方法,新一代的疫苗就此應運而生。

抗疫第一步:mRNA疫苗的誕生

Covid Vaccine on Pink Surface
mRNA 疫苗

疫苗的製造,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以一般傳統的流感疫苗為例,是根據前一年的病毒,種在雞蛋裡,培養到下一個流感季,再將其處理製成疫苗使用;整個流程需要一年的時間。現在要研發一個全新的疫苗,遑論是否能夠研發出來,研發出來之後還要經過三期的人體實驗……,面對如野火般蔓延的疫情,實在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幸好美國過去兩個多世紀來,由於優越的政經體系,吸引及儲備了很多科技人才,在祖國匈牙利屈屈不得志的科學家Katalin Karik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移民到美國之後,對分子生物學,尤其是mRNA情有獨鍾,從80年代初期便全力投入研究,雖然屢遭失敗,但她珍惜每一個發展的機會,1997年在賓州大學的影印機旁遇到了她的貴人:當時的博士後醫生Dr. Drew Weissman。(請記住Karikó 及Weissman這兩個名字,他們很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獎)。他們的偶遇不但改變了他們的前程,也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兩人聊著聊著,發現理念相同,一拍即合,他們繼續在mRNA的領域研究,克服了mRNA引起細胞炎症及快速在細胞內被溶解的困難。

他們利用病毒的基因密碼,合成mRNA,在實驗室大量培養製造,然後用脂溶性膜將mRNA經過注射帶到人的肌肉細胞內,製造病毒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s),刺激細胞產生抗體備用。一旦有病毒入侵,身體細胞便會產生大量抗體將病毒消滅。由於製造大量的mRNA可以在實驗室進行,而且在短時間內可以大量製造,比傳統性的疫苗更有時效。他們的發明,對緊逼的疫苗需求正是及時雨。當然全世界還有10多種疫苗用不同的方法積極進行之中,可能也有相當的效果,將會陸續問世;但是美國生產的mRNA疫苗在時間上拔得頭籌,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在目前疫情的風暴中至關重要;可是其缺點在於需要超冷凍,Pfizer/BioNTech需要在-70 ℃儲存,Moderna則為-20 ℃。中國生產的減毒(滅活)疫苗只需要一般的冰箱冷藏溫度,方便運送及保藏,所以獲得第三世界及比較貧窮的國家青睞,因此各有優劣。

在疫苗研發過程中,面對愈來愈嚴峻的疫情,國會於3月27日通過撥款10億元投入這場對抗病毒的戰爭,於是「神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 OWS)於5月15日成立,由政府多個部門組成,目標是促使新冠疫苗的研發、製造、分配及接種事宜,力求在2021年1月能夠為美國人注射3億支疫苗(實際接種進度大為落後)。

可是疫苗造成之後只是初步的成功,還需要跨越三期漫長的人體試驗關卡,來測試疫苗的安全性及效果。第一期是比較勇敢、健康的少數志願者;若無明顯的副作用,可以進入到第二期,志願者比較多元化,可以包括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等;若有相當成效及無明顯的副作用,可以進入第三期試驗,人數更多,起碼上萬,這兩種疫苗的第三期試驗都超過5萬人。開發疫苗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可是因為各國疫情在流行,感染人數多,資料容易收集,甚至幾個研究計畫在不同的國家同時進行,因此很快就得到了足夠的結果,這是有史以來研發疫苗的一個創舉,一個全新的疫苗從研發到生產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完成。Pfizer疫苗的人體試驗,從3月30日開始第一期,11月13日第三期結束。

抗疫第二步:疫苗快速普遍接種

疫苗接種

12月11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各部門的專家聚集開會,審核通過了疫苗緊急使用方案(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Pfizer藥廠呈報FDA通過而開始使用,另一種由Moderna藥廠研發的mRNA疫苗也緊接著於12月18日獲得EUA通過使用。

可能大家會有點擔憂及懷疑,如此縮短審核批准的過程,是否會影響到疫苗的效果及安全性?其實不然,縮短的只是一些文書工作及繁瑣的流程而已,疫苗的效果及安全性卻絲毫沒有被忽略。其實在審核的同時,藥廠在政府支持下,不需要擔心經費及市場問題,全力生產而無後顧之憂。從新冠病毒的發現,一直到疫苗的完成,美國的醫學專家、科學家、衛生組織、製藥廠等幾乎每天都在開會,包括周日及周末,推展並監督疫苗硏發及可能適合治療的藥物,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佛奇醫生就是代表性人物。最後兩款疫苗的治療效果出爐:有點意外地發現,這兩款疫苗不但效果達到大約95%, 也沒有嚴重的副作用。

疫苗問世後,基本上科學家們的任務大致算是完成,但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有條不紊地接種在所有國民的手臂上,國家領導及各地方政府官員的行政效率是重要關鍵。雖然疫苗已迅速地分發到全國各地,最近卻發生囤積而未能順利安排使用的現象,以及很多人對病毒及疫苗的不了解而拒絕接種等困境,因此政府官員及醫療人員也有責任對民眾進行教育及以身作則呼籲接種疫苗。

民眾的接種順序由各州自訂,不過大同小異,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所有與病人有接觸的前線醫療人員都應該完成接種了,接下來是社區必要工作者、年老及有高危險併發症的民眾。

筆者由於需要直接與病人接觸,被安排在1A優先接種Pfizer疫苗,我的經驗是注射完第一針之後,一天之內手臂有點痠痛,並無其他症狀,三周後注射第二針後,除了手臂有點酸痛之外,還有輕度的疲勞及肌肉酸痛,但沒有發燒或其他副作用,次日仍然可以正常上班看診。在NIH任職醫生的女兒不久前也接種了Moderna疫苗,大致上也感覺良好。

其實新冠疫苗出現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很低,如休克性過敏的機率是每百萬有11.1人次,大部分都在注射後15分鐘內發生。疾病防治中心(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CDC)建議對疫苗有過敏史的人不適合接種。最近由於英國發現有基因突變新病毒,而且蔓延到美國,大家會擔心疫苗是否對這種變種病毒預防有效,不過主持EUA會議的疫苗專家Arnold Monto醫師認為目前疫苗的效果不會受到影響。而Moderna最近發布了好消息:該廠疫苗經注射後能保護接種者最少一年的免疫期。

抗疫第三步:持續戴口罩保距離

Woman Wearing Face Mask

然而,最重要的是民眾有意願踴躍參加疫苗接種。NIH的佛奇醫生預測新冠疫情在美國引起的死亡人數會在50到100萬之間,到4月只會有四分之一的國民獲得疫苗注射。他強調,社區需要超過75-85%的人有免疫(包括受感染後自然獲得或者接種疫苗)才能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效果,而這個評估仍然隨著病毒特性的變化及民眾的意願而在改變中,否則疫情的終結仍然遙遙無期。但是若能達到這個目標,新冠病毒最終將會淪為一種最普通的傷風病毒,偶爾造成兒童的流鼻水等症狀而已。

不過大家仍然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接種疫苗後只能保障你受感染後不會嚴重生病,殘留在你的鼻腔、氣管黏膜上的病毒仍然有機會傳給別人,因此在疫情沒有完全解除之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基本防護仍然需要遵守。而終結新冠疫情這個目標正有待國家的各級領導、醫護人員、及全體人民對這個病毒及疫苗有充分的了解後,互相勉勵,安心接種。

《世界周刊》 新聞眼 2021-02-21


Total Page Visits: 1908
科學家殺出血路 疫苗將終結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