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瑛

undefined

蓓絲出身於南卡羅來納州鄉下一個凝聚力強大的家族。任教紐約大學的法蘭克伯伯,鮮少回來探親,可率直粗獷的祖父對住在遠方的長子法蘭克向來不假辭色,常當眾讓他下不了台,得勞動祖母出來緩頰,法蘭克都一笑置之。法蘭克伯伯儒雅淡定的氣質,飽學雋永的談吐,替人著想的體貼細心,都和祖父母、爸媽、叔叔、姑姑大不相同,成為蓓絲心目中的偶像。

蓓絲高中畢業,決定離開鄉下到紐約市見見世面,就讀法蘭克伯伯執教的大學。父母送她去紐約市,才知道單身的法蘭克伯伯有位同居五年的猶太裔女友。開學沒有多久,蓓絲聽說法蘭克伯伯家裡要開一個派對,沒有受到邀請就上門去了,相信法蘭克伯伯不會介意。結果,她發現了法蘭克伯伯不想讓她知道的一個秘密—-已過不惑之年仍然單身的法蘭克,真正的伴侶是位穆斯林男性,名叫瓦利,兩人情同夫妻。那位猶太裔女友只是暫時借來應付親戚,隱瞞他的真正性向。

法蘭克接到家裡電話,獲悉父親心臟病發突然過世,他決定開車帶蓓絲一起返鄉奔喪。瓦利希望能夠同行照顧,法蘭克擔心家人不能接受同性戀情而拒絕。在路上,法蘭克發現瓦利還是租了一輛車跟了過來。後來證明,瓦利擔心法蘭克無法承受這種情況下返鄉的情緒波動是有道理的,他太了解法蘭克年少時曾有過的一段不堪回首經歷,很可能因為父親過世再度引發他心神崩潰,乃至輕生。

近年許多電影探討同性戀者承受的家庭和社會壓力,《法蘭克伯伯》(Uncle Frank)是最新上映的一部,2020年11月25日起由亞馬遜影視網發行,但2020年1月25日已在獨立電影節日舞(Sundance)影展首映過。

故事由蓓絲第一人稱敘述開展,訴說她自幼崇拜的法蘭克伯伯具有完美形象。到紐約後發現伯伯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而在返鄉行中,蓓絲陸續發現更多的碎片,最終拼湊出法蘭克的真實風貌。導演艾倫・鮑爾(Alan Ball)設計的第二條支線,是法蘭克本人的意識,流動於少年記憶和當前生活間,次第揭開父親與他僵硬的親子關係之癥結。雙線交叉進行,個性活潑搞笑的瓦利穿梭其間,為一齣本質悲劇源源注入輕鬆笑料。

鮑爾曾以電視劇集Six Feet Under(台譯《六呎風雲》)贏得2002年艾美獎的最佳導演冠冕,以American Beauty(台譯《美國心玫瑰情》)贏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法蘭克伯伯》亦是原創劇本,並非根據小說或真人實事改編,但人物與事件都有激發編劇靈感的原型。鮑爾的父親也名法蘭克,年少好友山姆也自溺於湖中。雖然鮑爾從來沒有和父親談過那件不幸,不瞭解來龍去脈,但他明白父親受到的衝擊並不因為時光流逝而淡化。飾演同性戀伴侶瓦利的Peter Macdissi ,正是鮑爾實際生活中的另一半,來自黎巴嫩。片中的穆斯林瓦利不時提到回教的信仰和文化觀。電影中法蘭克刻意隱瞞他的同性戀性向,卻在父親的葬禮當天被殘酷地揭發,讓他顏面盡失幾乎自殺。後來家人還是基於血濃於水感情而接受了他。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那些保守的南方鄉下人對同性戀親人表現的各種反應,從真心接納到虛與委蛇,到難掩心中不滿,都是鮑爾本人出櫃時經歷的待遇。

和本片設定的背景年代相比,當前同性戀出櫃的壓力小得多,社會接納度較大;然而,包括同性戀和變性人在內的所謂LGBT群,在美國的保守地區仍然是禁忌議題,很多人投票選政治人物時唯一的考量,就是候選人對LGBT持贊成或反對立場。都市人與鄉村民、年齡老少,各群體對LGBT的接受度也迥然有異,美國的分裂並非今日始有。《法蘭克伯伯》一路行雲流水中凸顯群體差異,編導的重點不在碰觸政治,而在於探討倫理關係如何面對親人出櫃的衝擊。人們可以大義凜然地斥責同性戀「不道德」,會遭到「天譴」;可是,一旦發現自己的血親,在同樣的家庭價值觀中成長,竟然是同性戀時,會大義滅親斷絕關係呢?還是認清性向的天生本質,接納擁抱,親情至上?就像極端保守的前美國副總統錢尼,最後還是接受了女兒是同性戀的事實。

「活出你心目中的理想本色,還是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完全由你選擇。」是法蘭克伯伯給鄉下姪女的人生箴言。電影將近結尾,蓓絲也用這句話,鼓舞法蘭克伯伯坦蕩無愧地活下去,雖然,活出真我付出的代價可能十分慘痛。

《世界周刊》 二月十四日


Total Page Visits: 827
法蘭克伯伯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