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瑛
出外旅遊,和當地人難免有或多或少的互動,可以略微窺知當地民風。
例如在北歐,隨便找一個路人指點迷津,幾乎都會講流暢的英語,可知他們的國際觀。而在古文明更為璀璨,觀光客更如雲集的南歐,則連餐館的侍應生也未必能用簡單的英語解釋菜單。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昔日同為海上霸權,如今俱已沒落;然而,旅遊期間接觸到的葡萄牙人,英語普及程度遠勝西班牙人,也許葡人明白葡語在全球的版圖不及西班牙語遼闊,而甘於學習英語,和國際接軌。西班牙人則反之。
歐美加澳紐等國的店家,不會追著遊客兜售商品,也不會和遊客主動攀談;第三世界國家的商販則積極兜售,很喜歡問遊客﹕「你從哪裡來?」,甚至進一步展開對話。
同樣瀕臨海琴海的希臘和土耳其,前者商家和遊客保持距離,遊客不問不買,他們也懶得搭理。土耳其人則不然,從伊斯坦堡內有四千間以上商店的大巴札(Great Bazaar)到其他大城小鎮,站在門口攬客的店員們最喜歡問﹕「你們從哪裡來?」
他們看到東方面孔,會高喊一聲日語、韓語或華語的「你好」,表達他們的判斷。如果你腳步稍慢,他們會接著問﹕「你從哪裡來?」以驗證他們的判斷正確與否。
最近我們去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摩洛哥,注意到和土耳其一樣店員都是男性,他們也喜歡對遊客問候和發問,不同的是,摩洛哥男店員問完就閉口,而土耳其男店員會和遊客再扯下去。
一位土耳其男店員看到我們走過,高問﹕「你們從哪裡來?」「美國。」我們直回,孰料換得奚落﹕「你們哪裡像美國人?住在唐人街吧?」讓我們傻眼。在伊斯坦堡購買當地著名的碎花瓷盤時,一位男店員又問我們從哪裡來,我說﹕「你猜猜看。」他打量了我一番,然後說﹕「你長得很漂亮,一定來自台灣。」我相信他必定稱讚每一位女顧客漂亮,但判斷我是台灣人著實令我吃驚。彼時,我已經移居美國三十年了,從來沒有想到在穿著和氣息上,仍然帶著台灣味,終究被他敏銳的眼睛觀察出來了。
為什麼歐美加澳紐等國的店員不會問客人從哪裏來?一個因素是那些國家是種族熔爐或種族沙拉盤,周遭都是移民,因此懶得探問。另一因素可能是那些國家對種族議題比較敏感,不會探聽私人性的問題。那些喜歡問遊客從哪裏來的國家,或許反映了國民對國外的好奇,例如在伊斯坦堡一家飲品店,店員知道我們來自美國後,繼續詢問我們美國的情形,流露了對外國的嚮往,他可從未出過國呢。
他們好奇的發問,有時唐突的回應,例如說我們哪像美國人,也引起我的深思。在美國,這種說法無疑是「政治不正確」的,不能說出口,但不代表它沒有藏在人們心底。1980年我們旅遊英法,團裡有兩個住在紐澤西的中年白人就論斷我們住在唐人街,告訴我們他們喜歡去紐約的中國城吃飯,令人啼笑皆非。
那天走在摩洛哥的古城老街,不斷被摩洛哥人詢問﹕「你們從哪裡來?」我突然想起三毛。三毛曾經住過摩洛哥外海的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也待過摩洛哥的西撒哈拉沙漠,將其見聞寫成膾炙人口的作品。莫非,她就是在摩洛哥到處遭人詢問「你從哪裡來」不堪其擾下,寫出了<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6/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