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莉

Person Cooking in Pot

去年一月,女兒一家回來過中國年,我事先訂好家庭式手擀皮韭菜蝦餃子,又做了十香菜、蛋餃、清蒸全魚、春捲、炒年糕、獅子頭等應景年菜,吃完年夜飯孩子帶孫子向我們拜年,給了他們早已準備好的紅包,說了一些吉祥話,大家恭賀新喜。過完年後女婿先回去上班,計畫好再過十天我陪著女兒他們搭飛機回波特蘭。

只見女兒胸前如袋鼠般兜著半歲的小宜,背後背一個大背包,裡面尿布紙巾等一應俱全,氣定神閒的讓我牽著三歲的小瑞。我不禁想起三十幾年前帶著兩個稚子,從東岸經過二十小時飛回台北過年的情景,在飛機上被孩子們折騰的十分狼狽,下機後連接機的父母也差點認不出我們來。

在機上就位後,女兒對我說:「明天要請大衛的同事來家吃飯」。我心中暗自一驚,想想妳真是好體力,才風塵僕僕的回家就要請客?女兒接著說:「大衛同事的女兒要去蘇州當交換學生,老早就講好了要教他們包餃子,妳可以給我們做技術指導。」搬到加州以後,我已經很少自己擀皮包餃子了,女兒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第二天早上起來,只見爐子上已燉上了一大鍋牛尾湯,女婿在剁大白菜蝦米,女兒在和水攪拌肉餡。看著他們井井有條、不慌不忙的安排一切,我忽然覺得女兒真的長大了,成了一個能幹的主婦。我幫忙做了一個生菜沙拉,灑下一些核桃小紅莓。中西合併的菜式,依自己能力範圍內請客,似乎簡單方便多了。

客人們五點準時到達,帶來一大盆迎春花。大衛的同事尼克有三個小孩,大女兒辛迪十六歲,在高中選修了中文課,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二女兒佩琪十三歲,小兒子查理八歲,太太蘇珊是位心理醫生。一家人彬彬有禮,對包餃子都很好奇且有興趣。

女兒分配大家或坐或站圍著廚房中島,每人面前各一小碟水、一小盤現成的餃子皮、一碗餃子餡,開始教大家如何包餃子,我們閒聊著餃子元寶與中國過年的一些典故習俗,辛迪聽的津津有味,不時還可以用有限又字正腔圓的中文和我們交談。大家驚嘆著看似簡單但行之不易的餃子打摺,在談笑聲中包出各形各狀的餃子,查理包了一下就放棄了,帶著小瑞在一旁玩拼圖。有鑒於我以前和美國同事吃餃子的經驗,我建議一半做煎餃一半煮水餃,結果不出所料,煎餃比水餃受歡迎許多。

那些記憶猶新的歡樂時光,也只不過是不到一年以前的場景,彼時大家對新聞裡中國的肺炎似乎毫無預警,覺得那是離我們多麼遙遠的事情。沒想到三月中以後,新冠疫情在全球忽然一發不可收拾,辛迪沒去成蘇州,我們也也久未見到女兒一家。轉眼又是一年,多麼盼望能藉由疫苗的普及,大家能夠再相聚一堂共慶春節。

世界日報 家園小品2021-02-14


Total Page Visits: 272
去年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