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瑤

鄰居的族群裡有位孟伯母,她每天早上都用美麗風景貼圖向大家問安,人人都習以為常,視為當然,沒有人去注意這樣的資訊。只有一位叫馬克的年輕工程師天天回應,謝謝圖片漂亮,也祝她一日平安快樂。那位伯母很高興也不好意思地出來解釋,說老年人送這些卡片,只是要告訴大家,她還活著,還在呼吸,沒有預期有人這麼仁慈天天回她信息。

不料這卻引來馬克分享他的一段戀情。他說有一種傷害叫「已讀不回」,故事開始於鄰居為他介紹一個女朋友,兩人談得十分投緣,天天把心掛在對方身上,期待彼此信息。戀愛談到一半卻被對方冷處理,一段感情從無話不說變成無話可說。面對女方「搞失蹤」和「人間蒸發」,馬克檢討自己是否說錯話或做錯什麼,才換來被已讀不回的下場,他無法接受真相是女方不想理他,獨自感嘆「真心換絕情,你已讀不回,我的愛有去無回」。後來他決定對群族裡所有人的信息都回應,不想有人感傷。

互傳訊息是現代人重要的溝通方式,但也被手機和通訊軟體控制得很無助,傳出去的訊息盼能及時得到回應,「已讀」功能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沒反應覺得對方沒禮貌,有時甚至覺得是一種可怕的虐待。沒回的理由有千百種,有人不覺得不回信是大罪過,也許心情不好、上班太累、想一個人靜靜。有些人更解釋:「不覺得這信息是要我回覆」、「訊息太長,沒看」、「等我忙完我也忘了」、「看不懂你在講什麼」、「我好像下意識回過了」等等,更有的人直截了當說「不回就是不想回,不回覆本身就是一種回覆。」

有的父母迷上LINE或微信,天天提醒孩子詐騙集團的新手法。接著是勸世文、養生祕方、勵志故事等像連珠炮般連發不停,又怪孩子不回他們的關心,拚命追問:「你到底在幹嘛?」「你看了沒?」「為什麼不回我?」孩子說:「我又不像你退休了那麼閒。」由已讀不回變成不讀不回,引發另一場衝突。

不是每個人都有耐心守候不回覆的人,讓已讀不回這件事變成諜對諜,可以冷靜相對,也可能焦慮病發,等待回覆的時候,想像力特別豐富。被已讀不回,讓人感覺受傷,意想自己說錯話?或者有被害妄想,認為不回是一種拒絕的訊號,「能不能隨便給個回應?你的沉默讓我受不了」,有人說話開始不客氣,「快回我,我生氣了。你到底在哪兒?」「你不回我信息的時候,我總是安慰自己說,沒事,你可能死了。」「人之初,性本善,已讀不回王八蛋」。

沒想到已讀不回會延伸出這麼多故事。孟伯母出面開示讓馬可釋懷,她說:「也許你有一顆易碎的心,感覺曾經被傷害。人若不被在乎,要學會轉身懂得放棄。」她為馬克介紹了自己的姪女,後來竟然成就一樁好姻緣。伯母說,她的人生到了這年紀,被已讀不回是預期的,但製作美麗圖片是她的最愛,給親朋好友送祝福是件開心快樂的事。

(寄自加州)


【世界日報副刊】(幽默過日子)8/7/2022

Total Page Visits: 208
已讀不回的故事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