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曦

基輔 (网络图片)

前幾天在世界日報上看到一位鳥克蘭年輕婦女在基輔地鐵站躲空襲時產下一個男嬰;今天又在三月一日的世界日報上看到烏克蘭製造的全球最大AN-225 運輸機在基輔郊區被俄國炮火所傷。地鐵站、大飛機我都參觀過,事過30年當時情景不停地在腦海閃過。

1991年蘇聯解體,我參加台灣第一個前往烏克蘭和俄國的經濟貿易訪問團,在基輔停留五天舉辦雙邊經濟研討會及參觀拜會烏克蘭經貿單位。因政治考量,訪問團由中華經濟研究院受邀,但實際上是經濟部江丙坤次長領隊,從白俄羅斯入境,團員集學術,企業,金融及媒體記者等二十多人。

基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美麗城市,街道寬闊,綠樹成蔭,市民整潔有禮,有「俄羅斯城市之母」之稱,也是羅斯人文明的搖籃。

行程安排了參觀機械廠和大飛機。基輔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基礎工業不斷擴展,機械製造業是重點工業。我對曾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遠東機械公司莊國欽董事長說,「想不到烏克蘭工業如此發達!」他説:「豈止發達,水平相當的高,如能引進一些機器和技術到台灣對我們的工業大有助益。」登上大飛機,大家都很興奮,可惜不准拍照。中國時報的記者徐小姐非常需要拍一張大飛機的照片,當我們離開大飛機一段距離時,我加快腳步超前10多公尺,迅速轉身揮手,拿起相機喀擦一聲,雄偉的大飛機在藍天白雲下成了美麗的背景。

拜訪金融管理單位,發現烏克蘭計劃經濟下的國營金融機構正處於轉型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千頭萬緒無所適從。加上通貨膨脹,民生經濟是一大問題。

研討會結束後,到基輔近郊的集體農場參觀。黎雅是我們的翻譯,她是烏克蘭大學的研究生,兼職翻譯,聰慧認真。到達農場放眼望去一大片的平原都是麥田。看見遠方低窪處有人影在動,黎雅與好奇的我便前去探看。果然是一位老農在整理農作,看到東方面孔,有些吃驚,經黎雅翻譯得知,他家幾代都住在前方的白石頭房屋,他的兒子和蘇聯解體後年輕人一樣,寧願去城中擺地攤做小販也不願留下務農。

傍晚麥田安靜無風,遠處農家炊煙升起,我站立麥田遙望徐徐升起的炊煙,好似「麥田孤煙直,夕陽落日圓」,我請黎雅向老農解釋此語大概意思,老農環顧四周景色,點頭微笑。在他微笑時,那刻劃歲月滄桑的皺紋更加深刻明顯,他拿出香煙請我抽,我把那煙小心地裝入口袋說:「不抽煙、留紀念、看到它,想到你。」臨別握手時,感到老農的手粗糙、厚實、有力。俗說:「行家一握手,便知有沒有。」經過饑荒與戰爭踩踏的烏克蘭肥沃黑土仍一直孕育著這片麥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晚餐後中鋼公司王鍾渝總經理邀我和幾位記者去地鐵站走走,我們步行10多分鐘就到了巿中心地鐵站,入口寬敞、燈光明亮,一看手扶電梯又陡又深,有懼高症的我請王總走在前面擋住視線,半蹲身子半搭肩,半閉眼睛半偷看,到了底層,我睜開眼,這哪是車站,簡直是小型廣場,月台寬闊,建築華麗,設計藝術!黎雅解釋説,基輔地鐵是早年蘇聯建築計劃的地鐵系统之一,設計和莫斯科、聖彼得堡地鐵相似,有些車站底層距地表102公尺,可以躲空襲和原子彈,她又指著地鐵站的牌子,告訴我們哪個是烏克蘭語,哪個是俄語。

次日黎雅帶我們參觀了基輔的市區和聖蘇菲亞大教堂。解説這座美麗城市的歷史文化、古老建築和羅斯文明的起起落落,原來基輔在1240年曾被蒙古拔都將軍的鐵騎掃過,二次大戰德軍佔領,多次修建擴充,民生物質雖然缺乏,人們倒也安貧樂道。下午到1834年尼古拉一世創辦的基輔大學參觀。這裏是黎雅的母校。校園內一個個青春活力的臉龐,背著書包,騎著單車,穿梭在俄式古典建築的校園中,形成一幅新舊交織的圖畫。這時黎雅拿出她這幾天所做的記錄報告,她認真仔細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令人欽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烏克蘭的未來就是靠這些年輕人了。

打開電視,每天都有基輔飽受炮火洗禮的畫面,斑駁的樓牆,地鐵站裡躲空襲的人們,扶老攜幼的逃難人潮,不知當年的老農和黎雅女士是否安好?每當逃難人群出現,常會下意識地搜尋黎雅和老農的影子,腦海裡閃過三十年前基輔長又陡的地鐵站,一望無際的麥田,大飛機的背影,美麗教堂的畫面。

我為美麗的城市基輔和那些無辜的百姓祈禱,並大聲吶喊:「政客們住手吧!」

【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2022


Total Page Visits: 646
我為基輔祈禱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