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

期盼已久的春節已經落幕,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異國他鄉好像有些水土不服,味道有些清淡。網絡上的恭賀雖然越來越盛行,但卻隔斷了相見歡的直流電,讓人覺得牆內冷清牆外鬧。孩子們在外地上班回不來,家裡只剩老夫妻倆,既當演員,又是觀眾。這場春節大戲,在家裡無論如何也唱不熱鬧。

回想起在國內時,每到春節人們像遷徙的秋雁一樣,全都向家飛。無論是坐車還是步行,大家跋涉千里,只為趕上那頓獨特的年夜飯。遷徙的人流掀起的春運大潮,一波又一波地淹沒所有的媒介。它使我想起了每年數百萬人定期擁向麥加的朝覲,也讓我理解了為何藏民一步一拜、三步一叩,用自己的身體丈量數千里朝聖之路的虔誠。是啊,春節過的原來是信仰。 

八十年代末來美國留學,从物質匮乏穿越到物質豐富的世界。更令人驚喜的是物價還非常低,雞塊才二毛九分一磅,我再也不必等過年時才能成為肉食者了。遺憾的是天天像在過年的生活,並沒有帶來在家過年時的那種幸福。好在到了春節,周圍的中國同學們相互做東,大家亮出各自的烹飪絕活,總算找回些久違的年味。原來,春節過的還有鄉情。

畢業後換到別的城市工作,工作的競爭,生活的壓力,環境的陌生,華人的減少,使春節歡聚的熱情隨之而流逝。為了讓孩子們享受到中國新年的歡樂,春節時還是精心準備好年夜飯,讓家人盡情享受。孩子長大出去工作後,家中的年夜飯便只剩老夫老妻了。雖然年夜飯質高量足,但佳餚散發出的是熱氣而不是熱情。原來,春節過的還有親情。

六年前搬回大華府地區後,驚喜地發現春節氣氛濃厚許多。不少當選為地方議員或公職人員的華人,熱火朝天地推動把中國春節作為法定假日。各行各業的華人通過多個社團,舉辦著看不過來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家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勝似一家人。我也興致勃勃地成為這樣的志願者,忙得不亦樂乎。原來,春節過的還有文化。

雖然過年的形式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變化,但它的傳統和凝聚力卻在忠實地傳承著。儘管在異國他鄉過年缺的不是年貨而是年味,但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華人,春節的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黃色的汗水是最好的肥料,可讓春節的幼苗成長壯大,開出更加艷麗的花朵,結出年味更濃的果實。看來,春節過的還有希望。


【世界日報】家園版 2023-02-18


Total Page Visits: 172
春節的回味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