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師

小時候,台灣過年的氣氛從菜市場開始,年前菜場周邊,添了些臨時攤販,有擺在地上、有架在床板上,有放在三輪車後面的。臨時攤販賣年糕糖果、賣串串鞭炮,也賣一幅幅紅底金字春聯,每個攤位都裝點得花花綠綠,喜氣洋洋,透出過年氣息,一大早,採購年貨的人潮就熙來攘往,老爺扶著老奶,兒子攙著媳婦,娃兒前後蹦跳,菜市場熱熱鬧鬧,盼著的過年就在眼前。

那些年,我家住在台中西區模範街市場邊,大陸到台灣,歷經連年戰亂,難得過個太平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神」,老爸興致勃勃地對我們說灶神的故事,送灶神上天這一天,供桌上糖瓜必不可少,甜甜黏黏的糊住灶神的嘴,讓他只能說些「甜言蜜語」。灶神神位兩邊的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平民百姓的心願。

那時我還沒上小學,家裡廚房用煤油爐燒飯,沒有灶,沒有灶間,也沒有灶神神位,但臘八那天晚餐,我們有濃稠香甜的臘八粥喝,紅棗、桂圓、蓮子,一顆顆慢慢咀嚼。飯後有花生糖、芝麻糖,麥芽糖可以吃,都得感謝灶神。

「臘八祭灶,新年快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要衣裳,老頭打飢荒。」臘八是小年,老爸講完灶神故事,教我們唸這首河南詩歌。「打飢荒」當時只知念得順口,長大才知道是「困難」的意思,新年快到了,家裡每個人都想要東西,哪知當家難!

迎神,是貼完對聯,準備吃年夜飯前的大事,老爸穿上大陸帶來的藍色長袍,領著全家大小,遠近稀稀落落炮竹聲,暗黑夜色中,門前空地一個鐵桶,鞭炮放完,金紙點著,艷紅火焰,越燒越旺,「呼!呼!」竄起一尺多高,火苗,在冷風中飄搖!「這『火』,寒冷中帶來溫暖,黑暗中帶來光明,火光很遠看得到,祖先聽到鞭炮聲,看到火光,知道後代子孫在迎接祂,就來了。來和我們一起過年。」老爸默禱後,對我們述說。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都在這幾句話中。

河南人過年吃餃子,除夕下午開始,全家動員,和麵的和麵,擀皮的擀皮,煮的煮,包的包,餃子裡包個棗子,包個貢糖,包個花生,吃到的像中獎一樣,高興的大笑大叫。當年台灣只有爸媽和我們兄弟四人,那時物質缺乏,老媽忙了幾天,也能有魚有肉,弄出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吃得熱熱鬧鬧。

新年第一天,起床梳洗完畢,先拜年。行跪拜禮,全家先向祖先神位磕頭拜年。老爸每年必說:「我們是漂流戶,大陸漂流到台灣,不能忘了祖先,不要忘了老家,」殷勤叮嚀的話語,長大從台灣漂流到更遠的美國後,才深刻體會其中離鄉背井,失去故鄉的無奈和辛酸,祖先拜完年,向爸媽拜年,拜年完領壓歲錢,是我們最高興的時間。

將近中午,「咚咚~鏘!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菜市場前廣場陣陣鑼鼓聲,夾雜著霹靂啪啦的鞭炮聲,附近軍營的龍隊前來舞龍與民同樂,竹紮紙糊的龍頭,布縫的龍身,踏著鑼鼓點,追著龍珠,鞭炮煙霧迷漫中,迴旋上下,起伏前進。廣場表演完,走街串巷遊行,後面跟著鑼鼓聲吸引來看熱鬧的民眾。

過年,菜市場休市三天。年初四開市,一半攤位還閒著,零零落落多了幾個賣燈籠的攤販。盼望的年節已過,即將迎來元宵節。

往事如夢,匆匆已過一甲子,退休後客居異鄉,多少次,沒有鞭炮聲,沒有團圓飯的過年,多少次,除夕夜想起老爸當年的話,回憶起台灣菜市場邊童年的過年。

〈中華日報副刊〉2021-08-23


Total Page Visits: 225

童年的過年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