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慶松

作者在竹中時參加班際合唱比賽。

四十餘年前,我人生中的第一場聯考,幸運地考入台灣新竹中學,是當時桃竹苗地區聯招的第一志願。新竹中學,簡稱竹中,校風自由開放,重視全能均衡的人本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其中,美育的陶冶表現在三門課上:音樂課、美術課、工藝課。

竹中有不少特立獨行的傳統,注重音樂是其中之一。六〇年代,新竹中學合唱團於台灣省教育廳舉辦的全省音樂合唱比賽中,曾連續九年奪冠,共拿下十次冠軍,有十冠王之稱。如此輝煌的傳統,是有代價的——竹中的音樂課。

竹中的音樂課,一周雖然只有一小時,老師吳聲吉的要求可不馬虎,基本上,要有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眼到:要會看譜,認得音符、譜號,認得大豆芽、小豆芽;耳到:要會聽音辨調,要能聽出鋼琴的C大調 、A小調,要會辨識升記號、降記號;口到:要會唱,還要會合唱;手到:要會以手打拍子;心到:上課時如果心不在焉或神情恍惚,吳老師有一雙銳利的鷹眼,會立刻將你叫起。

那音樂課呀,令不少同學膽顫心驚,在上廁所時,也都在看樂譜、練習打拍。

上音樂課的壓力太大,有同學吐露心聲:「聯考又不考音樂,相逼何太急?」或吐苦水:「我又不報考音樂系。」有僑生說:「每次音樂課幾乎都要尿濕褲子。」有同學已抱著必當的準備:「幸好當掉一科還不會留級。」那時的竹中,兩科紅字,就得留級,每個班級的留級生都接近十名,留級生在竹中校內隨眼可見。

班際合唱比賽是下學期的大事之一。所以,下學期的音樂課幾乎都在練習合唱,以備期末的比賽。

下學期放學後,不少班級的學生主動留校練習合唱,分散在校園中的各個角落,不時聽到「花非花」、「滿江紅」、「獵人合唱」、「大江東去」、客家歌謠等此起彼落的歌聲,在竹嶺下的微風中蕩漾、洋溢。課業壓力,隨著滿園的合聲,獲得了紓解與昇華。

班際合唱比賽的地點是在新竹市中心的市府大禮堂,可見學校對此事之重視。比賽當天,望眼看去,台上與台下,竹中的卡其制服占滿整個會場,真是壯觀的景象。各班的合唱聲響,或婉轉,或高昂,或柔和,或氣壯,或激揚,或雄渾,令人享受數大之美,浸淫在樂音合聲之美。比賽結果,二十個班級中,本班(一年實班)竟然得了冠軍,令全班歡呼。

竹中畢業四十年,至今我仍愛唱歌。在看譜、聽音、音感等方面,也在一般人之上,偶爾還會聽聽古典音樂,這肯定是竹中音樂教育之功。走筆至此,懷念起高中的老同學們,以及兩位音樂老師:陳培通老師、吳聲吉老師。

《世界日報》上下古今(老照片說故事) 2021-03-05


Total Page Visits: 386

竹中音樂憶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