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外

本棱的侄子曉東雖是首次來美,卻對旅遊勝地、博物館、大型購貨中心等統統不感興趣,只請求把他送到附近超市的蔬菜水果部,讓他自己獨自待上半天,了解物品的英文名稱、尤其練練英語口語和聽力,之後再去電讓本棱接他回家。
次日他有很多感慨要發,大驚小怪談論起美國人的習性:「滿耳鋪天蓋地的美式發音,那是一種賴賴唧唧大舌頭的捲舌音,和英式英語相比,就像北京話和國語間的區別。穿衣服土得掉渣,統統是短褲T恤上街,完全不修邊幅。加減乘除的小賬也不口算,拿個計算器亂點……總之就只有一個強烈印象:美國人實在太懶!」
「用八竿子打不著的事證明整個民族的懶或不懶?過於牽強,先入為主屬於偏見!」本棱很是不滿。
「可在同一店裡就有不少例證;尤其遇到的一位奇葩,更帶著我見證了這個事實。」曉東理直氣壯。
原來他在核對蔬菜的英文名時,有位著裝考究的美國女子對他手抓的幾頭大蒜很感興趣,當得知這便是garlic時甚是驚訝,說沒想這東西會有皮,而且成瓣、成「頭」,尤其不長在樹上。她說她只見過沒皮的蒜瓣,但她家更多的是使用乾蒜粉。「她還帶著我轉了好幾個櫃檯,魚都分解成去刺的魚片,螃蟹也只賣挑出的蟹肉,早餐更只是牛奶麥片一沖即食……總之處處證明著懶惰。」曉東滿口的不容置疑。
「那些都只說明是方便、而並非是懶!」本棱強烈反對。
阿三並不參與爭辯,扔過來一袋葵花籽,對曉東說:「你棱嬸待會兒烤蛋糕要用,你幫忙把仁剝出來,要快,不然跟不上。」
可直到開始吃飯,曉東才剝出一小把,多少明白了阿三的用意,歎道:「看來剝好再賣,比不剝的確實方便許多。」
「而且換個角度看,這才叫勤快。」阿三努力說明道:「按你的觀點,自己剝仁才算勤快,可售前就剝好了,怎麼就算懶呢?」看曉東在思索,又說:「而且人家是用機器剝的,又快又好,那發明和使用機器的人算不算勤快?出售已剝好的,不僅方便了消費者、而且可以從中獲利,正是抓住了商機,雖沒動手,卻動了大腦,這算不算勤快?」進而結論道:「瞧吧,這反而恰恰證明了人家之勤,且是智慧用腦下的勤快。」
曉東有點僵住,覺得有理,可又一時轉不過彎來,頗有點不服氣:「我想證明其懶,你卻反而證明了其勤,我說不過你就是。」
「哪裡,我只是想說,從一件事物上看不出勤還是懶。但就消費者自己而言,真的只圖讓自己省事,那就還是個懶。」
「那美國人到底是懶還是不懶呢?」曉東最終還是有些糊塗。
本棱和阿三無奈地對視了一下。本棱笑答:「既然你認為是懶,那就懶吧,說說又不要緊!」
2025年01月02日《人間福報》副刊【阿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