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瑤

印象中媽媽抱怨爸爸最多的是,嫌他做事愛拖延,她自己是急性子,看不慣該做的事不馬上做,就一直碎碎念。她生下的幾個孩子,有的性急有的拖拉。孩子小時候一放暑假,有人把全部的暑假作業馬上寫好,連日記也預先編造;有的先玩半月再定奪,拖延帶來愉悅感,等到開學前一天,才驚覺作業沒做完,只好通宵達旦臨時抱佛腳趕著寫,形成有趣的對比。

小學教室貼著老師強調的座右銘:「今日事,今日畢」,頑皮的同學私下卻念著順口溜:「今天湊合過,事情明天做」,或琅琅上口:「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過新年。」從「過完年再說」變成了「剛過完年,再說吧」,同學們都心知肚明,拖延是有選擇性的,只做功課拖延,不拖延休息玩樂。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既然這麼多,不妨再拖拖。拖拖又拖拖,有事明天說」,最後成了「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正事兒拖著不做,只去瘋去玩、去爆睡、去無所事事,表面上暫時忘卻該做的事,潛意識裡其實還惦記著,拖著拖著常會掉進愧疚的深淵,幾乎成了這個時代許多人擺脫不了的夢魘,一生總被「截止日期」追趕著。

有人很為自己愛拖延而苦,不懂這毛病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的遺傳?亦或是懶的藉口?或是不會管理時間?有位同學決定改掉這習慣不再拖延,鄭重其事地到書店買了一本關於拖延症的心理學書,希望能從內到外改變自己,結果買了兩年,那本書的第一章還沒有看完。另一人困擾於自己的拖延症越來越嚴重,而去請教專家,問說:「這毛病治不好嗎?」得到的答案是:「多數患者拖著不肯治。」

不能自我約束的人,無法做到「事有本末先後」的原則,每次辦活動時,總發現三分之二的人趕在最後一刻才報名,每年報稅都有相當多的人要申請延期,更有人會習慣性地遲到,但這症狀偶爾也會不藥而癒,如果女神在樓下等他約會,拖延症立馬痊癒。

有位個性很慢的朋友對拖延持正面看法,認為拖延症不是一種病態,而是一種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只要拖一拖,就會自行化解,如果沒有化解,表示拖得還不夠久,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能掩飾「我不完美」的失落。中國人許多智慧的話針對這事說的,「事緩則圓」、「欲速則不達」、「好事多磨」、「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遇事就是要拖一拖,時間讓事情變圓融。他們還成立「拖延俱樂部」,舉辨過徵文和演講比賽,一位家庭主婦應徵的文章只有一句 :「我明天寫」,得了第一。一位老先生說他善於把今天要做的事拖到明天,把明天要做的事拖到明天的明天,如今八十多歲了,好多事都蹉跎了,他就把那些事換個名詞,稱之為「理想」,理想本來就是不易達成的,他說自己一直是有理想的人。

世界副刊(幽默過日子)2021-07-25


Total Page Visits: 274

今天湊合過,事情明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