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瑛

兒子大約四歲時,有天坐在我的車子後座,突然指著窗外大喊﹕「Castle!」車子正馳騁在大華府的環城公路上,而不是歐洲鄉間,哪裡會有城堡?可是我瞥了一眼他說的建築,真服了小娃兒,只看過童話書的圖片,就能聯想到現實裡的實體。

環城公路沿途不是樹林,就是隔音牆或水泥樓房。單調地令人昏睡的景觀中,突然,一座巍峨的建築自翠綠的林海後昂然矗立,通體方正,雪白無瑕,頂上六座小方塔,各自擎著一把高達八十八公尺,宛若黃金鑄造的利劍伸向穹蒼,其中一劍的尖端站立著一座金色天使像。整座現代建築雖缺乏歐洲城堡的斑駁歲月古味,但線條簡潔,格局端方,雄闊氣勢絲毫不遜城堡。

它,就是華府環城公路上最奇幻的地標–華盛頓特區聖殿(Washington D.C. Temple)。建築本身固然卓爾不凡,但只有和環城公路搭配,才風華盡現。原來,環城公路從維吉尼亞州進入馬里蘭州,道旁全是蓊鬱林木。到了馬里蘭州Kensington路段,因為公路弧度關係,一座白色巨塔突地現身樹林後方,傲然倚天,金色尖塔參差,周遭沒有其他高樓與其爭鋒,一枝獨秀,怎不奪人眼目?數十年來,我們在環城公路上來往奔波,無論是艷陽高照,抑或雨雪霏霏,每次看到它,心裡總湧起美的讚嘆。夜裡,燈光打在純白的殿堂外壁,周遭是幽暗的、沉睡的樹林,它孤懸於明月之側,宛若天堂落地人間。

華盛頓特區聖殿屬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由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 ,1805–1844)創立於十九世紀。史密斯表示,出生於公元五世紀的聖徒摩洛尼(Moroni),以天使形象現身,親手將承繼自父親摩門(Mormon)並予以接續完成的摩門書(Book of Mormon)交給他,由他翻譯為英文。史密斯的教派除了聖經,也奉摩門書為圭臬,因此又被稱為「摩門教會」(Mormon Church)。天使摩洛尼吹著號角的雕像,出現在許多摩門教聖殿(包括華盛頓特區聖殿)的金塔尖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目前是美國第四大基督教教派,總部設在猶他州的鹽湖市。

華盛頓特區聖殿於1968年12月7日動工興建,1974年11月19日竣工。高華脫俗的外觀,已經成為大華府的地標之一。然而比起其他的華府地標,諸如紀念碑、紀念堂、紀念公園、博物館,甚至經常為元首舉行宗教儀式的華盛頓國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華盛頓特區聖殿卻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因為,它只對該教會的信眾開放,落成之後四十八年,外界不知道這座巍巍殿堂的內部是何氣象。

我曾多次造訪它的訪客中心。那裡每年冬季舉辦聖誕樹燈會,數十株聖誕樹上掛滿華麗閃耀的燈飾,滿溢節慶的喜悅。我們也曾去過訪客中心的表演廳看戲,聽音樂會。每次從訪客中心出來,但見距離兩百多公尺處的華盛頓特區聖殿,沐浴在燈光下,黑暗中發散著皎皎光華,雍容而神秘。

今年四月二十八日到六月十一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決定將過去四年內部整修一新的華盛頓特區聖殿開放給外界參觀,讓多年來只能遠觀外貌的人們可以瞭解這座仰之彌高的華盛頓特區聖殿,14,864平方公尺的內部究竟怎樣隔間、布局、規劃?除了每個星期天,人人皆可免費入內參觀,但必須在DCTemple.org網站上預約免費的停車位。

首度對外開放,立刻成為華府盛事,朋友間電郵通告。到了現場,男女老少訪客如織,且多盛裝而往,展現慎重之誠,與陽光下的燦爛春花相互輝映。教會動用了大量義工維持次序,答覆客問,並為訪客套上鞋套,態度無不友善親和。

進門後的第一個主要廳堂是受洗室,半圓的階梯形座位,大約可容六、七十人,面對著由十餘頭栩栩如生的石牛扛著的受洗池。這個受洗室非常特別,一旁的牌子上注明只讓信眾代表他們生前沒有機會受洗的祖先們接受洗禮。信眾自己要受洗,則必須到該教會的教堂(非聖殿)進行。

接下去,我們跟著絡繹不絕的訪客潮流,穿堂入室,上下樓梯,共參觀了六樓,第七樓則不對外開放。有屋頂高挑,空間朗闊的大廳,放著漂亮的沙發與茶几,裝潢華美,似乎僅供交誼之用。某樓層有一列更衣室,讓信眾穿上白袍和乾淨的鞋子,再進行儀式。有的樓層專供學習,一間間視聽教室,設備齊全,可以靜心體悟宗教認知。訪客最有興趣的,或許是它的九間Sealing Room,為新人舉行婚禮誓約儀式。每一間大約可容三、四十人,只能邀請新人關係最親密的家人和朋友觀禮,顯然這種婚禮儀式和其他基督教派不同。至於婚宴,可以在聖殿旁邊的戶外大帳篷內舉行,數百人參加不是問題。

開放供人參觀的六層樓,從壁紙、地毯到階梯型座椅,全採用乳白色系調,金色的飲水器搭配得宜。予人的整體印象是簡約大方,華而不奢。整棟建築的唯一窗子,是樓梯邊的彩色玻璃,從底層延展到頂層,十分絢麗,但無法觀看到外面天地的風雨陰晴,彷彿與世隔絕。或許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才能靜心與神交通。

牆上掛著一些聖經故事的圖畫,數量不算多,泰半是耶穌在群眾中傳道的畫面,沒有歐洲古老的天主教與東正教教堂裡那些殉道悲情的繪畫與雕刻,甚至連其他新教教堂裡普見的十字架也沒有見到,展現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對基督形象的詮釋。

參觀華盛頓特區聖殿內部的過程中,最令我意外的是,始終不曾見及其他大教堂高挑寬闊的禮拜堂,既沒有神職人員主持儀式的聖壇,也沒有長長走道,和兩旁排設的一列列座椅。也不設古老大教堂內兩側廂房的小禮拜堂(chapel)。那麼,信眾在聖殿的何處做主日崇拜呢?

請教義工後方才瞭解,摩門教教會建有聖殿(temple)和教堂(church),兩者性質不同。教堂一如基督教的其他教派,讓信徒做禮拜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也歡迎外眾參加;聖殿則是更神聖的地方,建築比較高崇精緻,舉行的宗教儀式規模較小,即使信眾也不是人人想進去就可以進去,更不對外界開放。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六十八座已建成的摩門教聖殿,另九座在興建中或興建完畢尚未正式啟用,摩門教的教堂則有數千之多。

回想六、七十年代在台灣,經常可以看到摩門教的白人傳教士,穿著白襯衫和黑長褲,兩人一組,騎著自行車在台灣濕熱的天氣下穿街走巷。摩門教鼓勵教會裡的年輕人,到全球各地傳教兩年左右,是奉獻,也是學習。我的馬州住家附近有一座摩門教堂,過去曾有傳教士上門傳教。印象裡,這些年輕人都非常溫文有禮,自律甚嚴。這次參觀華盛頓特區聖殿,進一步見識到該教會管理上的嚴謹縝密,難怪成為美國第四大基督教派。

【世界周刊】 5/29/2022


Total Page Visits: 437
摩門聖殿   華府奇幻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