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瑛

後趙石勒在綿山鑿修的天橋。

山西歷史悠遠,旅遊路線必囊括懸空寺、雁門關、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和佛教名岳五臺山等文化古蹟,如果就此打道回府,山西豐藏只享受了半壁;必得深入雲山縹緲間,方才覓得另外半壁珍寶,完備了古晉之旅。

山西境內兩大山脈,呂梁縱貫於西,太行迤邐於東,旁支側脈交錯延伸,區隔出連串盆地,夏商周以降,人們安身其內發展出古老文明。山區,則留下一片清淨還諸天地。山僻谷幽處廟宇、道觀遺世靈修,常臨崖傍壁,修築羊腸棧道互通。今人流連其上,仰俯峰壑,雄闊險深,不能不驚讚大化恢宏與先人巧藝,而悠悠泛起愴然之思。

蘆芽山水平聯洞型棧道

蘆芽山,位於山西寧武縣境內,層巒疊嶂宛若蘆葦之芽而得名,是呂梁山脈的管涔山之主峰。海拔2739公尺的峰巔矗立著石造太子殿,象徵佛頂。我們沒有登上太子殿,但導遊帶我們去另一峰翔鳳山嘗試懸崖棧道,對養尊處優的觀光客實是罕見的挑戰。

穿行雲杉林中十來分鐘,抵達回音階底部,一望石階冉冉直上,仰之彌高,不由倒抽一口氣;然而,高懸於石階上方的廟宇又彷彿鼓勵我們儘管上來吧!導遊說﹕「你們爬到回音階頂端,回身看看山下景色,就可以下來了。為了安全起見,不建議你們繼續往上爬至廟宇,因為很辛苦且危險。如果你們堅持要嘗試上方的懸崖棧道,兩小時後就在棧道另端下方的停車場見。」

氣喘吁吁地爬完回音階,轉身一看,左側一列山巒參差著綠色植被與米黃石壁,下方谷地覆蓋著蔥鬱雲杉,高聲大呼必有回音震盪山谷,景色清朗怡人。回身想繼續前行,不禁愣在原地,但見一面黃土陡坡屏風般擋在面前,邊側有一條粗礪窄徑,一行鐵鍊垂掛下來。幾位團友雙手拉著鐵鍊,眼睛尋覓可以下腳的石塊,戰戰兢兢往上爬去,一面大呼小叫。先生和我對看,不確定是否值得如此賣命,但又難以抗拒上方景致的誘惑。半晌,終於有一人牙一咬下了決心﹕「爬吧!」

拉著鐵鍊小心翼翼攀爬完數十公尺的陡坡,上到一塊平地,迎接我們的羅漢殿,正是剛才在回音階底部見到的廟宇。此時,導遊的警告必須拋諸腦後,走回頭路已經太遲,因為,拉著鐵鍊下坡的難度更高十倍!

蘆芽山貫穿山腹的水平聯洞型棧道進口。

繼續前行,經過供奉如來佛祖的法身毗盧遮那佛的毗盧殿,它是中國唯一的毗盧佛道場。望著其後的懸崖棧道,我們再度傻住,原來這條棧道並非鑿於山壁上,而是貫穿於山腹內,高度只容人們曲腿低頭蹲著走過。一入洞,七尺之軀也變成了京戲《五花洞》裡的武大郎。縱然暗暗叫苦,也只好彎身進洞,回想導遊早前提到這條懸崖棧道得用「爬」的,現在才知道是甚麼意思,也明白了他為何沒有跟上來,棧道極狹,他發福的身體恐怕會卡在洞內進退維谷。

懸崖棧道最早鑿建於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是將翔鳳山峭壁上十五個石洞打通形成的「水平聯洞型棧道」,全長千餘公尺。俯首蹲行非常辛苦,似乎沒完沒了,很怕困於洞中走不出去。幸好每隔一段距離,便有讓人可以直立的空間舒展一下身子。再者,這些石穴一邊是臨崖的洞口,可以看到長列峭壁呈現弧狀開展,半擁著萬丈深谷,美景懾人。蹲走得極其辛苦的我們,每次轉頭欣賞洞外風景,無不打從心底慶幸經歷了畢生首次的「水平聯洞型棧道」。

蘆芽山石門懸棺

石門懸棺是蘆芽山另一處帶有神祕色彩的景區,位於寧武城西70公里處小石門村西的峽谷內。電瓶車進入峽谷,一側削立的米黃色山壁離地數百公尺處,不時出現一條開鑿於山腹的狹長懸崖棧道,棧道盡頭便是古色斑爛的懸空廟宇。這樣的懸崖棧道出現在好幾座山上,兩山之間甚至有纖細的吊橋高空相連,比起我們稍早爬過的懸崖棧道,驚悚高危不在其下,但可能沒有整修,並不對外開放。

蘆芽山的懸棺。

電瓶車將我們帶入峽谷深處一個幽僻的小山谷,下車一看,四面山壁上懸置了十一台木棺。以前我們在長江的小三峽和武夷山都看過懸棺,那些棺木高懸於千丈山壁,距離河面遙遠看不清楚,以致於不斷追問導遊懸棺在哪裡,仍然看不到的不幸遊客時有所聞。石門懸棺不然,就在數十公尺之外,數十公尺之高的光禿山壁上,清楚到可見灰色木板的紋理。

考古專家認為石門懸棺是長江以北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崖葬群,而且懸棺的方式最為繁複,神州大地無出其右。洞穴式是將棺木置放於天然石洞內;有的棺材靠鐵鏈吊掛於懸崖高處,稱為懸吊式;懸樁式則是在懸崖上鑿洞,平插上木樁,將棺材擱到木樁上;棧道式是在山腹鑿孔插樁成為微型棧道,上置棺材。

考古學家無法為石門懸棺定出確實年頭,推論最早起於明代中葉。當地習俗以土葬為常,這十一台棺木為何不入土為安呢?考古學家對棺中人的臆測,從長輩、僧侶、陣亡戰士、染疫死者到孤苦無依外鄉人,莫衷一是,未達共識。灰色木板做成的棺木,有的三個一排,是生死不渝的一家人嗎?兩個成雙的,則是結髮不分離的永世夫妻?至於那獨懸山頂的,棺木中的孤魂是否感到寂寞?它們生前又是甚麼樣的人?有階級區分嗎?經歷過何樣的悲歡歲月?我望著周遭一台台懸棺,雖在豔陽之下,仍感到谷中瀰漫著無形的撲朔迷離幽氛。

蘆芽山萬年冰洞

五月中的山西惠風和暢,草葉葳蕤。下午進入蘆芽山的另一名勝萬年冰洞之前,洞外周遭完全是春末夏初的山林景色。穿過不起眼的狹窄洞口,踏階往下沒走多久,寒氣越來越重,彷彿置身臘月寒冬。兩側石壁上覆蓋的冰層越發積厚,繼續深入,哇!眼前的景象不似人間,但聞此起彼落的讚嘆聲﹕「太美了!」、「真漂亮!」

我們在眾多國家看過無數的石灰溶洞,地下水溶蝕石灰地質,經過滄海桑田的悠漫歲月,在洞內雕鑿出晶瑩皎潔,玲瓏綽約的無數鐘乳岩、石筍、石柱、石錐、石花,上下交錯,互競崢嶸。萬年冰洞乍看就是一座奇巧怪絕,不折不扣的石灰溶穴,但它腹內琳瑯滿目,藝術雕刻般的結晶,卻是地下水冰凍而成,或條條垂懸為一幕珠簾,或屹立拔起如水晶寶塔,或騰空剔透若水母漂游,或團團簇簇似白雲翻湧。玉潔冰清在燈光不斷變色照耀下,呈現翡翠、瑪瑙、寶藍、土耳其綠、櫻粉、羅蘭紫等不同光彩,遊客像阿里巴巴誤闖入四十大盜的洞穴,上下左右俱是亮麗珍寶,一雙貪婪的眼睛不知道落在哪裡。

萬年冰洞內的凍冰宛若藝術雕刻。
萬年冰洞內的凍冰宛若藝術雕刻。

整座冰洞縱深一百多公尺,沿著中心深谷繞轉出150多公尺的觀景石階。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估計,冰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因此命名為萬年冰洞,迄今仍不斷有新冰滋長。它是地球上極地冰蓋和永久凍土層之外發現的最大冰洞。位於北緯38.5度,海拔只有2300公尺,洞外的自然環境並不凍寒,為甚麼洞內竟如冰原?科學家們迄今未能提出令彼此信服的理論。

綿山仙界 道觀懸空

綿山位於太原盆地西南端,距離太原市137公里,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最高海拔2560公尺。它又名介山,紀念鼎鼎大名的介之推。他是春秋時代晉國人,跟隨國君之子重耳流亡國外十九年,曾經割下股肉餵食斷糧的重耳。重耳登基為晉文公,介之推與母親隱遁綿山。晉文公派人去綿山尋找介之推母子始終不果,於是放火燒山,想逼迫介之推母子現身,但他們寧死不屈。晉文公悲痛不已,下令每年那天不得燃火,只能吃冷食,是寒食節之濫觴。

景區內規畫觀光的面積為135平方公里,一條開鑿在半山壁的兩線道公路貫穿其間,環保車穿梭八個景點卸載遊客。路的外側是懸崖,隔著峻谷,一列綠色山脈長屏般迆邐無盡。路的內側,則是削直的淡黃色岩壁,峻巍齊天。山壁高處,不時出現懸空建築,如同佛龕般端穩座落於略微凹進的山洞內,上承蔽蔭,下眺山谷,視野開闊,格局空靈,誘惑著凡夫俗子們不論信徒與否,忘卻登臨之辛,紛紛拾級而上。

其中兩處景點具有悠遠的歷史淵源。第一處是雲中棧道和天橋遊覽區。公元316年,羯族人石勒在綿山擊敗晉軍,得以締造五胡十六國中的後趙。於是在此鑿修天橋石寨。石橋全長三百多公尺,寬卻只有一公尺,距離谷底三百多公尺,宛若長龍橫憩山壁。

爾後唐太宗李世民在天橋下興建洞神宮,供奉太清道德天尊的第十五世應化身­­­­­—-老子。洞神宮內的壁畫呈現老子出生、歷劫、得道等歷程。傳說張良、諸葛亮、李淳風、劉伯溫等名人都曾到此修行。這處景點可說是綿山風景冠上最璀璨的鑽石。由石階底部仰首,高懸山壁上的道觀和旁側狹窄的棧道,大有凌空御虛,出塵入仙之勢,令人敬意油生。等到上氣不接下氣地爬到高處,則將遠近山谷的青翠蒼莽盡覽於目,不是佛道中人也感到境界上升,仙氣拂面而來。

蘆芽山的懸空寺。
蘆芽山的懸空寺。

我們在山西的兩週內,看到好幾座懸空寺,名氣最響亮的當屬大同渾源縣的北魏懸空寺,仙風道骨彷彿神佛顯靈雲端,僅此一景就令人深感此行不虛。沒想到在蘆芽山和綿山又見到數座懸空寺,對山西人鑿寺建觀於懸崖峭壁的功力和品味嘆為觀止。直到今天,綿山還有一種習俗,請人在山壁高處釘上求福鎖,那攀岩附壁的釘鎖人,可不是動漫中虛構的蜘蛛俠,他們的神勇卻令人心酸,每一個掙得的銅板都是賣命錢呀!

綿山的第二處歷史景點是朱家凹。明太祖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曾經在綿山修行敬拜上清靈寶天尊(又名太上道君,是道教三清中的第二尊神)。朱得到天下後,曾親自前往綿山祭拜,又派第十七子朱權增修靈寶殿。嘉靖二十一年(1542),篤信道教的明世宗朱厚熜登臨此處祭祖,敕建醮齋法壇。

 現在位於朱家凹的洞玄宮,乃後世擴建於靈寶殿原址上,呈金字塔型,鑲嵌於上窄下寬的天然巨洞內,居高臨下,氣象宏曠端穆。

太行山風華壯麗

山西省名氣最大的山脈,無疑是太行山。它北起北京西山,循西南走勢逶迤,全長超過四百公里,隔開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歷來為中原兵家所爭之地。山西省即因地處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1996年設立的山西壺關太行山大峡谷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東南部,與河南交界,占地225平方公里。一日遊的短暫時間,僅允許我們匆匆走過景點中最精華的八泉峽和紅豆峽,饒是蜻蜓點水,峽谷的壯麗風華,仍令人激賞不已。

從峰頂眺望太行群巒。
從峰頂眺望太行群巒。

在八泉峽的停車場,遠眺數百公尺外的山壁設有電梯,峰頂左側有一道天然拱弧,正想著我們是否要乘電梯上去,導遊說﹕「待會兒我們從那裏下來。」將我們帶上環保車,在峽谷裡左拐右彎,來到一彎碧河邊。坐進小艇,仍然在峽谷裡曲折前行。小艇沒有頂篷遮蓋,乘客可以盡情欣賞頭頂上壁立千仞的山巒,淡灰的石壁和蒼茂的樹木參差交錯,頂著蔚藍的天空,倒映於翡翠色的河面,山水清幽讓我油生如幻似夢的感覺,不敢相信正置身於歷史上名氣如雷貫耳的太行山內。

當河面趨向狹窄,便是行船的終點。下了船,我們踩著小徑繼續賞遊谷底。路邊活潑奔放的小溪應是河的上游,只要地形略呈坡度,溪水便化為一道道瀑布,在奇岩怪石中呼嘯流過,或粗豪,或秀氣,步調總是如此歡悅。更有淙淙山泉不斷加入溪流,為寂靜的山谷增添悅耳天籟。這段路走走停停,為的是攝下太行景秀,一個鐘頭後抵達步道終點,尚感意猶未盡。導遊立刻送上安慰:「遊程只進行了一半呢 !」

坐進纜車,索道朝空攀升,不久就凌越群峰之上,如鳥翱翔。往下張望,只見一座座幽林密覆的山巒彷彿綠緞鋪展,周遭鑲了細邊,定睛瞧去,每一道細邊都是流水切割出來的峽谷,有些是我們剛才走過的曲徑通幽處。等到相鄰山巒間出現一泓泓碧潭,景致更見清麗,回想之前小艇馳過其上蕩漾綠波,餘味猶存心目。

下了纜車,再度倚靠雙腿遊賞山景。這一段觀景步道築於高山之上,峰迴路轉,對面諸峰都在平行視野內,景色不同於早先從谷底仰望和從纜車鳥瞰,風味迥異然不分軒輊。最後搭乘電梯下降到停車場。

八泉峽的旅遊路線以乘船開始,步行於谷底繼之,然後坐纜車漫遊樹冠之上,再徐行於山頂,全程既親水又樂山,上下兼顧,從各種角度徹底欣賞到太行山不同凡響的壯麗,不能不佩服森林公園當局規畫路線的用心。

之後我們賞遊了紅豆峽,全程在谷底行走,和八泉峽上下索景的旅遊路線相比,不免興起「曾經滄海難為水」之感;然而,從紅豆峽仰觀,多處山巒造型殊異奇崛,並不比八泉峽失色。紅豆峽的山上滿布兩萬餘株紅豆杉,讓人想起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紅豆杉在北地是稀珍,此處山林卻遍生,因而得到「中國情峽」的浪漫美名。

我們將群巒疊嶂的美麗身影一一裝入記憶的行囊,沉甸甸地離開了古老的山西。

《世界周刊》 2020-11-15

Total Page Visits: 674
探秘山西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