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思

我和先生出國留學前都是烹飪門外漢。他比我早出國念書,然後工作,一個人生活多年,因不想天天吃漢堡披薩,只好下廚自炊。結婚後我到美國,他做的第一餐是咖哩雞肉飯,色香味俱全,讓我幸福感油然而生,有一位不遠庖廚的夫婿,真好。

時差調整後,我開始洗手作羹湯。拿出行囊裡先生再三交代要帶的傅培梅食譜,外加他老美同事送的西式食譜,開始了我的廚娘生涯。幾番操練,慢慢上手。不知道是他指導有方,還是我慧根不差,不久主中饋的任務就由我全權負責。

為了增長廚藝,逛書店時,食譜也成了我涉獵範圍。有些食譜不僅介紹做菜程序,也介紹食材或名菜的來源典故。文圖並茂,捨不得不買。三十年來,廚房一角的廚櫃裡堆了二十來本中西式餐飲食譜,外加一些發黃的中英文食譜剪報。很多書頁上,斑斑油漬,點點醬汁,還有五顏六色的註記,留下自己在廚藝路上努力走過的痕跡。

我讀研究所忙著課業,或是工作出差時,先生也會接下採買和烹飪的工作。他做菜不看食譜,冰箱有什麼食材,隨性搭配,各式調味料酌量增減,菜色變化不大。我則喜歡看著食譜做,分量按照書本指示,也喜歡嘗試新的菜餚。中意的菜式做了幾次以後,就修改原來的食譜,加入自己的元素。我常調侃他就那幾招把戲,他也取笑我變來變去,品質不穩定。

與朋友聚會一家一菜時,我們的菜雖非珍饈名菜,但通常也是吃得盆底朝天,有時還會得到誇讚,要求分享私房祕笈。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先生就壁壘分明,維護個人的創作權,常向對方強調:「那是我的菜,不是你的菜」。

小孩還小時,有一次我們和朋友聚餐,朋友問小孩:「你們最喜歡吃媽媽什麼菜?」二個小孩說:烤牛排、泰式椰奶雞湯、三杯雞、東坡肉、義大利麵……我心想:「咦,怎麼有他們爸爸的菜,而且還多過我的菜。我每天挖空心思,張羅三餐,外加點心,你們爸爸常常出差不在家,偶爾露兩手,就成了你們的最愛!」先生在一旁面有得意之色地向朋友們解釋,哪幾樣是他的菜。話音剛落,兒子就說:「媽咪做,爹地幫忙。爹地做,媽咪幫忙。我愛我們家的菜。」幾個大人面面相覷幾秒,繼而笑得前俯後仰,稱讚兒子說得好。可不是嗎?大家分工合作煮出香噴噴的飯菜,何必在乎誰做的呢?兒子一槌定音,結束了我和先生多年之爭,全都是我們家的菜。

兒女離家上大學後,節日返家前會先列出他們想吃的菜。不知是有心還是巧合,總是有我的菜也有先生的菜。我切切洗洗備料時,也順便準備他的食材;他在爐火前給他的菜加糖添醋,也幫我控制我的菜的火候,合作無間。廚藝之路,相伴偕行,同甘共苦,其樂融融。

(寄自加州)

世界副刊9月&10月徵文:我的廚藝之路 2020-10-27

Total Page Visits: 335
我們家的菜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