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瑛

作家簡宛從1970年出版《葉歸何處》一書,二十五年來出了二十五本書。此照攝於1994年的「簡宛廿五年寫作回顧討論會」。(本報系資料照片)

1977年春節,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中國同學會舉辦慶祝餐會。排隊等待取菜時,站在我前面牽著孩子的一位少婦轉身和我寒暄。她看著我的名牌笑咪咪地說:「啊!你就是那位剛結婚的新娘子。」我見到她的名牌則驚喜輕呼:「您是簡宛?我常在報上讀到您的大作耶!」

當時,無論是出國前家中訂閱的聯合報,或寄給留學生的中央日報航空版,副刊上都常刊登簡宛姊文字清秀、意蘊溫馨的散文。雖然知道有位作家住在同城,但我們的生活圈子並無交集。那時她的先生石家興剛到北卡州大任教,她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兒子;而我正轉換跑道,由文學改攻電腦程式設計,念得戰戰兢兢。加上兩家住得頗遠,年底我隨先生找到新工作搬離洛麗城,中間大半年我們沒有聚晤,根本未曾料到這位一面之緣的少婦日後改變了我的人生行路。

再度見面,已是十九年後。1996年我參加華府書友會,聽過幾次著名華文作家演講,激發我動筆寫作的意念,開始向世界日報投稿。當簡宛姊從北卡來華府書友會演講時,我為書友會撰寫報導。她看過報導後,鼓勵我將該文從純粹的新聞敘事改寫為生活體悟,投稿到世界日報。文中我提到簡宛姊的三圓哲學:「三個同心圓,最內圈是個人,中圈是家庭,外圈是社會。三圓具備,彼此包容,生活才臻於至善。」

三圓哲學不是高談空想,而是簡宛姊終身奉行不渝的信念。六○年代末,她隨夫君來美,最初數年為了照顧寒窗苦讀的丈夫和一對稚子,沒有太多自己的空間,寫作是唯一抒發內在省思的管道。待孩子稍長,她開始攻讀教育學位,後來任教美國學院,更在洛麗市創辦第一所中文學校,成立書友會。此時,她的生活裡不僅有家人,也有自我,更兼愛社會,三個圓完美地層層包納,個人的成長也造福了家人與社會。

簡宛姊在北卡創立書友會,她昔日任教台北仁愛國中的一位學生之妻林秀蘭受到啟發,在華府郊區發起了讀書會,令簡宛姊相當欣慰。有一年春天,北卡書友會包了一輛遊覽車來華府欣賞盛放櫻花,晚間與華府書友會歡聚共餐,聆聽知名作家林太乙回憶尊翁林語堂大師,那是一場賓主盡歡的愛書人盛會。那時我也沒有想到,純粹是讀者的我,十多年後竟以作家身分前往北卡演講。

簡宛姊一直熱誠地鼓勵我寫作。她將我介紹給台灣三民書局,於2000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情悟,天地寬》。我敦請余光中和簡宛姊作序,她秉持一貫的提攜後進理念,序中對我做出很多鼓勵。該書榮獲2001年的海外華文著述獎散文類第一名,沒有辜負簡宛姊的期許。

簡宛姊提攜過的海外作家不計其數。她為三民書局主編過多套世界名人傳記,以青少年為讀者對象。我在其策畫下,前後寫過《吹奏魔笛的天使:音樂神童莫札特》和《吟詩的劇神:莎士比亞》。兩位大師本就是我的偶像,為了寫這兩本書又讀了不少他們的英文傳記,自己收穫最大。

2000年,簡宛姊推薦我加入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出席她在洛麗市主辦的第六屆雙年會。洛麗是一個淳樸的小型城市,中國人不多,但非常團結,簡宛姊的書友會更全力支援。與會者聆聽了齊邦媛、於梨華、薇薇夫人等名家的精采演講,度過非常愉快的同樂聯誼時光,也享受了典型的簡宛姊作風——真誠溫暖,平易親切。

爾後海外華文女作協的雙年會,先後在溫哥華、法蘭克福、上海、拉斯維加斯、台北、武漢、廈門舉辦。創會人之一的簡宛姊了解舉辦跨國會議,籌措經費是很大的挑戰,多年來持續贊助大會。每一屆都會收到簡家的一千美元捐贈,有時是她自掏腰包,有時是其妹簡靜惠的洪建全基金會出款。她也親自出席大會和參加會後的旅遊,多半時候和夫婿同行。英俊高大的石家興教授,歌喉神似貓王,出語則詼諧機智,總是驚豔四座。夫妻倆鶼鰈情深,志趣相投,是文壇公認的神仙美眷。

2014年我主辦海外華文女作協的廈門與金門雙年會,簡宛姊一如以往,捐贈千元美金外,還和同為女作協會員的妹妹簡學舜一同赴會。籌辦大會千頭萬緒,壓力很大,挫折時生,幸虧有簡宛姊一貫的體諒和溫婉笑容支持,令我在忙亂中得以冷靜和安定。

可惜那次雙年會後,接下去的幾屆雙年會,簡宛姊都不克出席。她的家人說,簡宛姊近年身體需要靜養,不方便遠行,也希望外人不要打擾。

但我始終沒有忘記這位擴展我生命疆域,讓我走上創作之途的前輩作家。她的做人處事風範與推展文化交流的堅毅,無不可作為海外華人之師。

我常在心底默默地祝福:願您與家人安享歲月靜好,簡宛姊。

世界副刊(3月&4月徵文:懷念的老友)2021-04-20


Total Page Visits: 358

真誠溫暖的簡宛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