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師

第一代移民的鄉愁在舌尖上,故鄉平日三餐的滋味最直接也最難忘。來美國近五十年,吃漢堡、炸薯條,只為填飽肚子,就算鮮嫩的牛排、香脆的炸雞,都無法改變從小習慣的味蕾。時時想起的還是菜脯蛋、炒米粉、鹹酥雞、客家小炒等台灣小吃。

剛來美國時住在加州洛杉磯,「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總覺得加州隔個太平洋就是台灣,故鄉只是一水之遙,住那裡比較沒有離鄉背井的感覺。

住的地方離號稱「小台北」的蒙特利公園市很近,那裡到處都是台灣飯館,甚至有像士林夜市一樣的小吃攤聚集區,滷肉飯、蚵仔煎、擔擔麵、肉圓……,台灣小吃應有盡有。開車十幾分鐘就可大快朵頤,繞一圈,就可在味覺上回到故鄉,那些年沒有太多舌尖上的鄉愁。

十多年前因工作關係,舉家搬到靠近華府的馬州洛克威爾市。搬來沒多久便發現,DC沿麻薩諸塞大道有一百七十五個世界各國大使館,有分布各處的各國美食;大華府周邊的知名餐廳就有一百三十多家,其中二十四家還是米其林星級餐廳。

剛來的前幾年幾乎每周都全家外食,盡情品嘗一家又一家的各國美食,市中心靠近福特劇場有著名的巴西烤肉、第八街的「牡蠣、牡蠣」海鮮館可吃到多汁的大西洋新鮮牡蠣;五角大廈所在地的阿靈頓市有中東著名的羊肉全餐,再遠一點的維州泰遜角可吃到傳統美式牛排。那些年,各國美食差不多都吃遍了。

常吃大餐也受不了,開始懷念起在台灣及在洛杉磯的台灣小吃。無巧不成書,有次在三五五大道旁的加油站加油,附設小餐廳原本賣墨西哥餐,不知何時換了老闆,店名下面一行小字「道地台灣小吃」吸引我的注意。道不道地不知道,進去吃吃看再說。

我點了鹹酥雞、菜脯蛋和滷肉飯,不是吃飯時間,幾道菜沒五分鐘就上桌。我正在品嘗炸得酥脆的鹹酥雞時,主廚出來打招呼,「這鹹酥雞是正宗台灣口味,有沒有什麼祕方?」我問他。

「雞肉要用鮮嫩多汁、肉質易熟、口感軟嫩的肉雞,切成小塊後加醬油、鹽、酒、細蒜末等醃好,再拌入蛋汁和五香粉,放進冰箱至少一小時,讓雞肉充分吸收醃料。」他興致勃勃地解釋。

「炸的時候,醃好的雞肉裹上粗顆粒的地瓜粉,放一、兩分鐘,讓地瓜粉服貼在雞肉上,炸過後表面才會酥脆。下油鍋時雞肉要一塊一塊放,避免黏成一大團。雞肉炸成深金黃色就可起鍋。」沒想到我隨口問了一下鹹酥雞的做法,他就胸有成竹說出一大串製作過程。

記得小時候一進廚房,老爸就把我趕出去,一面還說:「君子遠庖廚。」他是老派思想,覺得一個大男人常往廚房裡鑽,沒出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世界各國甚至有專屬的烹飪學院、廚藝學院等。

「菜脯蛋是家常菜,做得好也不容易,蛋要打得均勻打出泡沫,切碎的菜脯要先過水,濾掉多餘鹽分。」主廚自稱阿忠,來自雲林,接著向我介紹菜脯煎蛋的作法。菜脯蛋我最愛吃,好想聽聽他的製作訣竅,無奈我是來加油的,「道地台灣小吃」幾個字吸引我進來,吃完還有事,不能多留。「謝謝熱心介紹,你的台灣小吃道地,怎麼做菜脯煎蛋留待下次吧!」我留了個伏筆。

華府和台灣隔著太平洋,還有萬重山,更遠的距離在舌尖。不經意邂逅了道地的台灣小吃,驚豔於正宗的故鄉滋味,暫時紓解累積的鄉愁。小餐館離我家不遠,我會再去,品嘗一道道懷念的台灣小吃。

【世界日報】(上下古今) 07/17/2022


Total Page Visits: 88
舌尖上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