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作協專題演講 周武屏醫生、周謨仲醫生

周武屏醫師: 香港培正中學及台灣國防醫學院畢業。內科家庭醫生,美國內科學院院士。美京華人活動中心 泛亞義務門診部創始醫生。華府作家協會會員,文章散見於世界日報各副刋、世界周刋、人間福報副刋等,多為關注大衆健康及傳記性文章。

周謨仲醫師: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edical School 畢業。 內科醫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Hospital 的 Hospice & Palliative medicine training。NIH program director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medicine fellowship program。關心華人的緩和醫療福祉,並經常提供社區民眾教育性講座。

人的一生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太短,沿途風景各異,有高山也有低谷,有苦也有樂,大部分人都免不了要經歷生、老、病、死等人生四苦。 生、老、死是定數,「病」則是一個變數。可以是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甚至「沒有病」。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黃帝詢問他的老師岐伯:為何上古之人可以渡百歲?岐伯回答說:上古之人一切都能順乎天道、陰陽、保養得好,因此能夠盡其天年,渡百歲乃去,無疾而終。畢竟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大部分人仍然要面對病痛的艱苦過程。 然而,我們仍希望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能夠緩和地去、舒服地走,就算是人生的最低要求吧。可是要達到這個要求,需要提早規劃,讓親人了解你的意向,預作準備。周醫生父女以病例討論的形式,對這個題目進行探討,以便聽眾更容易了解。

病例一:什麼對病人最重要? 一位78歲的男性教授,患有慢性肺氣腫及晚期肺癌,他的最後願望是能夠閱讀聖經,可是因為有白內障,需要手術才能達成願望。雖然手術有一定的風險,不過與眼科醫師討論後,考量到這個願望對病人的重要性,還是冒險完成手術,在最後的日子裡,他得以如願以償。有關病人最後願望的議題,加州美華慈心關懷聯盟(CACCC) 有一個可以討論生死議題的聚會,在一疊寫有各種願望的「安心卡」中,每人抽出對他們最重要的三張卡片。統計結果,發現臨終時病人最關心的三種願望是:1.不要靠機器維生,2.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3.不想受苦。其他比較受重視的關心議題有:我希望此生無憾、我希望死得有尊嚴、我想有機會說「謝謝你,我愛你,對不起」、希望家人記得我們同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希望家人能和睦相處。

病例二:是否要告知末期病患的真實病情? 尤其是華裔的傳統文化,「孝」是子女們的心聲,卻也特別沉重。謨仲醫師分析了山東省醫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家人傾向於從感情上保護患者,不太願意告知家人未期診斷的真相,可是大多數患者認為確診後應該告知診斷結果。武屏醫師認為可以用緩衝的方法逐漸告知,但仍需要考量患者在家庭中需要擔負的責任,例如家庭的經濟支柱者要提早做妥善安排。

病例三:家屬保持與醫生溝通,聽取建議及指引: 75歲的老先生不幸在家摔斷頸椎,導致四肢癱瘓,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胃管及導尿管,若病情沒有好轉,可以預見未來會有各種的併發症讓病人長期受苦。因為沒有很明確的事前指示,病人的家屬需要家庭醫師予以輔導,並根據病人的狀況,必要時協助家屬採取漸進式撤銷使用維生治療的決定。例如四個月後病人不再接受抗生素治療,讓病人在一次肺炎後,可以在昏迷而沒有痛苦中安然去世。家庭醫生的角色,不但可以協助家屬做決定,也可以分擔家屬所謂「不孝」的罪惡感。

病例四: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和安寧療護(Hospice care)的分別: 謨仲醫師有一位18歲的女性病患,由於免疫系統缺乏症,導致從出生後便經歷過多次嚴重感染,因為長期臥床,導致下肢萎縮,血壓低引發暈厥等嚴重的併發症。安排到醫學中心做幹細胞移植,緩和醫療團隊亦同時介入治療,移植成功後,經過漫長的疼痛及症狀管控、復健及心理治療等,得以痊癒,後來還懷孕生了一個健康寶寶。從這個病例中可以了解:緩和醫療服務的理念,雖然和安寧療護相同,都是照顧病重及管控病人的症狀,但是緩和醫療除了照顧末期病患之外,也幫助任何有威脅生命疾病的人渡過難關,病人不一定會死亡。而安寧療護主要的目的是提升生活品質、靈性的平安、控制任何身體以及心靈上的症狀,達到尊嚴和平的死亡。安寧療護的費用由聯邦醫療保險、州政府醫療保險和私立保險公司負擔,沒有醫療保險的公民,也可以經由特殊的途徑獲得支持。

病例五:醫助死亡(Medical aid in dying MAID): 44歲的白人女性,患有晚期的結締組織癌。她有一個7歲的兒子和一個4歲的女兒。因為考量到自己在兒女心中的形象,及要掌控自己的生死及尊嚴,考慮接受醫助死亡。可是醫助死亡是由醫生處方給病人自己使用,協助其結束生命,與緩和醫療協助病人「自然死亡」不同。 美國目前共有1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允許醫助死亡,雖然有74%民眾支持醫助死亡,但大部分州仍屬非法,醫學倫理、宗教、及同儕的觀感,都是醫助死亡需要克服的困境。然而,緩和醫療及臨終照護仍然是主流,醫生會繼續與病人溝通,聽取她的顧慮,並協助解決。

病例六:如何安排事前指示? 武屏醫師以101歲的母親為例,她2014年被診斷有腦退化的阿茲海默病,2019年開始需要全天24小時看護。幸好他母親在2013年已經填好了五個願望的事前指示(Advance Directives), 他很感恩母親提早表達了她未來的臨終意願。這份文件幫助家人及醫生了解自己想要獲得的療護,因此也減除了家人的心理負擔。其中也包括選擇醫療代理人,當患者無法表達意願時,可以代言,尤其是維持生命治療的方法。謨仲醫師在事前指示方面作了很詳細的解說。

最後兩位周醫師總結了需要規劃的事項:

  1. 提前在嚴重疾病之前做好規劃,填寫事前指示及代理人。
  2. 代理人應該是最了解你及你最信任的人。
  3. 事前指示及代理人可以隨時更改。
  4. 應該讓代理人知道事前指示放在何處。
  5. 若沒有事前指示,醫生會採取合法近親順序的意見。
  6. 代理人或家屬若有困難,可與家庭醫師或主治醫師討論,聽取建議。
  7. 若病人無法表達意見,醫生也無法決定時,代理人可嘗試將自己代入病人目前狀況,予以考慮。

兩位周醫師希望大家除了注意健康之外,也要坦然面對生命,與摰愛的親人們誠懇交流。為自己規劃好最後的一段路程,並善於利用現有的醫療服務,便不會有後顧之憂。

詩友社社長雷俊毅醫師即場賦詩一首以誌,贊曰:

【七絕 • 聽周家父女講座有感】
雷厲風行

白衣天使人之敬.
驚見周家父女同。
生死病關聲切切,
幸將守護神手逢。

註:五個願望(five wishes)中、英文本由Aging with Dignity 製作: www.agingwithdignity.org


華府作協供稿 12/16/2023

規劃人生最後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