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瑤
汪奶奶最喜歡每天早上送孫子走路上學的任務,祖孫倆慢慢走過兩個街口,途中可以和孫子隨意聊天,學到一些新知識,知道現在孩子在學校學些什麼,也乘機告訴孫子一些古老中國的小智慧。
今天早上孫子說老師正在教童子軍的「日行一善」,所以過馬路時,奶奶不要牽他,而是讓他扶著奶奶過,就可以向老師報告自己今天的善行。奶奶照他的話做,沒想到剛過完街,同學麥可就湊過來,送孫子一片口香糖,向他借奶奶,把奶奶送到街的另一邊,由他扶著再過一次馬路,也完成了今天業績。這讓別的孩子看得十分羨慕,另一個孩子也送棒球卡來借奶奶,還有一個給棒棒糖,汪奶奶因此在十字路口來來回回好幾次,孫子在一旁收禮物收得不亦樂乎。
汪奶奶想起小時候,自己也被教「助人為快樂之本」,她因此古道熱腸喜歡幫助人,有時家裡的事放著不理,專管鄰居朋友同學的事,張家長李家短她都視為己任。不知道是不是管過頭了,有人偷偷叫她「雞婆」,批評她「多管閒事多吃屁」、「狗拿耗子」,要她「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希望她「獨善其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她本性不改,還是樂此不疲。她的小哥比她更嚴重,看完《水滸傳》連續劇後,學著唱很有氣勢主題曲:「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並像小太保一樣插手別人的事,給自己惹不少麻煩。
該不該管閒事,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少管閒事,是一種修養。管別人閒事,美名其曰「熱心腸」,其實往往給別人帶來困擾。把握好自己的參與度,是一種人生智慧。不越界,不逾矩,不僅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更是對他人應有的尊重。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妙」、「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管東管西,其實常常把閒事管成了忙事,把易事管成了難事。
孔子教我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所以「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要知道「鳥怕出頭豬怕肥」,要讓自己生活清靜平淡,不要多管他人閒事瞎操心。管好自己的事,別人舒心,自己自在。要有氣度到「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避免有可能好心變壞事。
也有人認為,如果年紀大了,不加入群組,不唱歌跳舞,不參加聚會聊天,窩家不到處亂跑,不亂花餘錢,不多管閒事,這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久而久之,會驚覺地發現,變成老年癡呆了!如果老了,喜歡群組聊天又愛唱歌跳舞,聚會吃喝玩樂到處亂跑,竟然發現自己返老還童。兩者之間要如何拿捏,需要長者們好好思考。
汪奶奶的小哥也住在附近,如今收起銳氣,是個有趣的老先生,但不改的是熱心助人。他有一次散步,看到一個小孩正踮著腳按門鈴,老人說:「我來幫你。」說完他就一直按到確定裡面的人聽見才放手。只見那小孩急急地說:「我們快逃吧!」
(寄自加州)
【世界日報】副刊(幽默過日子)專欄 2/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