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安西王

俗稱花梨的布萊德福特梨(Bradford Pear)樹是美國許多大馬路和社區中最常見的庭園或行道樹,每年三月初的華府仍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花梨搶在華府櫻花季之前率先綻放,瘋狂地變身成一排排一片片壯麗的白色花海,夏秋之際會結出許多小小如豆的梨。

第一次聽到豆梨的故事是在2017年11月的一個晚上,我在名作家吳鈞堯的引見,參加牧羊女(楊筑君)作東的聚會,宴請多位資深和中生代台灣知名作家。席間牧羊女向我介紹一位個子嬌小且文靜話不多的盧翠芳,她是金門詩人吳承明的遺孀,為圓夫婿未竟的「金門開滿豆梨花」大夢,在每年初春時節,推動「文學金門豆梨季」系列活動和文友相約到金門。

豆梨是金門島上唯一的原生梨樹,因為果徑如豆不到1公分而得名。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就有「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樹檖指的便是豆梨,可見應該也是當時中原地區常見的梨樹。

回到美國後,盧翠芳私訊傳來吳承明的一篇部落格文〈我的金門大夢〉。於是金門豆梨的故事激發了我的靈感,隔年在華副發表一篇〈舊家的梨樹〉,文中寫道:「柵欄外有一排屬於社區的布萊德福特梨樹,這種會長得很高大的洋梨樹,春天開著臭臭的白花,像是一棵棵巨型的白花菜,非常漂亮,但是卻只會長出滿滿一樹和小指頭一般大不能吃的小梨。」儘管高大的美國花梨與豆梨的花果長得那麼像,當時的我竟然沒有懷疑它們可能是親戚,也是離鄉背景的「華僑」。

豆梨花更是中國文人傳唱千年的浪漫代名詞,唐代大詩人李白以「梨花白雪香」、及「梨花千樹雪」的詩句,形容滿樹如雪的白花。白居易則是在〈長恨歌〉中將輕風弗起梨花如雨飄落的場景,寫成「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形容哭得梨花帶淚的楊貴妃。

第一個在中國見到豆梨的西方人是十九世紀的義大利傳教士卡拉瑞(Callery),所以豆梨的英文名字是卡拉瑞梨。1916年,美國加州和俄勒岡州爆發西洋梨樹火疫病而全部枯死,果農損失慘重。美國農業部於是派遣著名的探險家邁耶到中國尋找有抵抗力的原生梨樹種,可做為西洋梨插枝的砧木。

邁耶冒著遍地軍閥內戰的危險,在湖北山區發現生命力旺盛的豆梨樹,它們可以生長在貧瘠的山坡、甚至在碎石灘上,於是將豆梨的種子寄回美國。兩年後,他被人發現陳屍蕪湖附近的長江邊,沒有外傷死因不明,後來不少美國人相信那可能是豆梨的詛咒。

經過多年的人工培育,美國國家植物園在許多豆梨的新培育亞種中選出萊德福特梨樹,在首都華盛頓郊區的大學公園鎭試種,也是我現在工作十多年的辦公室地點附近。從1960年代起開始向全國推廣,其後的四、五十年間,花梨早已不再當作砧木,它出現在全國的每個苗圃,每個房屋建築商和公路部門都種花梨當行道樹,所以至今花梨早已遍佈全美,包括我的舊家後院和圍欄外的行道樹。

今年(2023)的三月,又在金門文友的社群中看到「文學金門豆梨季」在新冠疫情後熱鬧登場的消息,牧羊女在〈豆梨吟〉的詩中寫道「太武山下岩石縫中」,盼望「原生豆梨長成文學花」年年開花,「即使花謝了,仍是懸掛的浯島大夢。」

由於金門是母親的故鄉,當然就是我的原鄉,再度看到金門豆梨季的消息,激起我尋找更多美國花梨身世的好奇心。我在英文華盛頓郵報翻到一篇園藝及環保專欄作家希金斯,於2018年9月發表的翻案文章,他竟將這五十多年來被認定是完美行道樹的萊德福特花梨,形容成環保的惡夢。

難道真是豆梨的詛咒嗎?由於生長太快,花梨的樹枝承重力很差,在風雪環境裡容易斷裂,壓傷行人、車輛、電線和房屋。開花季節還會發出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引起人們抱怨,加上許多其它的問題,他不只建議不要再推廣這種樹,還建議砍掉換成其它的樹。現在美國聯邦森林總署已將花梨列入外來植物的黑名單,還有一些州也禁止再種花梨。

這讓我想到舊家後院也曾有一棵兩層樓高的花梨,在1997年春天的一場暴風雨中轟然倒下,發現它的根系又短又淺,而且樹幹直徑超過三十公分的大樹,竟然早已中空像是得了骨質疏鬆症,我花了好大功夫把它鋸成小段,卻仍不適合當作冬天壁爐的柴火,只好丟到回收場。

豆梨飄洋過海變成花梨,與我和一些移民美國的華人一樣,以為找到一塊樂土,表面上看似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卻根系短淺,如同「橘踰淮而北為枳」,榮華富貴可能終就只是黃粱一夢。

回想我在美國生活三十多年,曾有二十多年幾乎不用中文,然而英文的根基仍終就比不上中文札實,十年前開始重拾中文,並嘗試寫作。

中文是母語更是我的文化原鄉,即使原鄉的華文土地未必一定是沃土,回到台灣的報紙投稿,如同金門豆梨的際遇,期待只有在原鄉才能找到最合適的養分,長出最深的根。


3/19/2024 【人間福報】副刋


Total Page Visits: 173
美國花梨夢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