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安西王

以前總認為舌尖上的鄉愁一定是山珍海味,或是街邊巷尾的特色臺灣小吃。離家多年之後,年紀漸長,才漸漸認知,媽媽的味道才是舌尖上真正的鄉愁,而且是最普通的那一道,時間就是最好的調味料。

前年回到台灣度假,在離開臺灣的前一天,岳母煮了一大桌子的菜幫我們踐行,也請了妻的弟弟和妹妹兩家一起。當妻弟一進門,就喊著「好香!」然後直接走進廚房,他說「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因為廚房的爐子上,正有一鍋小火燉著切成薄片的白蘿蔔肉片湯,他立刻盛了一小碗,直接吞下肚,口中還說著:「這是媽媽的味道。」

看到兒子滿足的表情,岳母在一旁笑著對我解釋:「我年輕時一直有全職的工作,經常沒空下廚,家中的三餐多由女傭負責。我也不善廚藝,偶爾下廚,最常煮的就是這一鍋只加了薑片和鹽的蘿蔔肉片湯,後來竟變成他們姊弟最喜歡的一道湯。」

習慣成自然的簡單味道,有時候就是最珍貴的記憶,這幕場景也讓我想到我們家也有一道再簡單不過的菜,卻讓我一直念念不忘。

那是以大約三份馬鈴薯配一份紅蘿蔔切成小片,只要加一點點最便宜的豬肝沿或五花肉片,與一點醬油和鹽一起炒,再悶到軟爛。母親說以前比較窮的時候,每天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如何填滿五個小孩像無底洞的肚子,尤其在我們青少年成長期間,每個人三大碗白飯都吃不飽,但是配上這道簡單便宜又可以撐飽肚的菜。最初她也沒想到會那麼受歡迎,後來就常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和便當裏。

我一個人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也常常自己煮這道菜。結婚之後,我偶爾會下廚煮這道菜,妻常常非常疑惑的看著我吃這道菜時陶醉的神情,「真有這麼好吃嗎?」我說不上來為什麼,應該也就是媽媽的味道吧。

有一年,妻回臺灣探親停留半年,我一個人在家,三天兩頭就炒一大盤馬鈴薯紅蘿蔔加肉片,有時候,為了換個花樣,全部切絲,也一樣好吃。結果本以為妻不在家,三餐隨便吃可以讓我減肥,沒想到吃了太多澱粉,竟然胖了。

前些年,開始嚐試吃素的時候,將馬鈴薯和紅蘿蔔都刨成絲,不加肉絲,炒成一盤紅黃相間的美麗素菜。我不喜歡將馬鈴薯先泡水炒出來清脆的馬鈴薯(土豆)絲,而是只加鹽、醬油和一點胡椒粉燜炒,綿密的口感甚至要有一點糊了更好吃。紅蘿蔔與馬鈴薯滋味混合在一起的香甜,同樣熟悉的味道,最主要還是媽媽的味道一點都不少。

遊子想家,常常想的就是媽媽做的菜。余光中的鄉愁,「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媽媽的味道就是傳遞鄉愁的郵票,飛越太平洋這頭的航空信,只有子女懂這味道裏的對白。

人間福報副刊 20210614


Total Page Visits: 255
媽媽的味道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