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琳 整理有半世紀歷史的黑白相片,在其中看到一張十來個幼童端坐在大圓桌旁等著上菜的畫面,讓我憶起童年的「總舖師」美味往事。 當我還年幼時,因父親工作的關係,舉家從基隆搬到高雄定居。童年最早的記憶,就是每個暑假全家都要搭八小時的火車,從高雄風塵僕僕的回基隆老厝省親。 老厝是一棟日據時代建的三層樓,位在基隆中正公園山腳下的田寮河邊。客廳在二樓,非常寬敞。印象中,那時讀中學的屘叔會拿著籃球在那裡練習運球與投籃;另一個在國中任教的叔叔則曾在老厝的客廳開過課後輔導班。 到了八月底,則是每次回基隆的「重頭戲」——慶祝祖母的壽宴。那天大約午後,老厝會陸陸續續進來一群人,他們帶著許多打包好的半成品食材、鍋碗瓢盆……,進駐屋後偌大的廚房,開始為晚餐忙活起來。他們一邊在廚房忙著料理,一邊推上來幾個大圓桌和架子,把寬敞的客廳佈置成臨時餐廳。 用餐時間到了,祖父母和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分兩桌而席,小朋友自成一桌。開飯前,小朋友穿戴整齊的開心入座,大我七歲的屘叔硬要擠進孩童桌當孩子頭,這是每年會上演的「戲碼」。整個壽宴的氣氛非常歡樂,大人小孩都笑聲不斷,似乎只有在自己家裡辦桌,才能如此輕鬆自在。 總鋪師送上的菜色十分豐富,我永遠記得一開始登場的涼拌海鮮(沾美乃滋的切片龍蝦、涼拌海蜇),紅色的龍蝦頭總是傲然的聳立在盤子中間,證明自身。 五十年前沒有手機,相機也少見。我在家裡陳舊的相簿裡找到幾張當年父親拍的黑白相片。鏡頭都是對著人,沒有將那一桌菜色留下記錄,好可惜。對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吃飯時,儘管心思不放在食物上,但依稀記得吃的都是平時吃不到的山珍海味。 用餐完畢,總舖師立即整理好廚房、客廳,瞬間恢復原狀,一群人和長輩打過招呼即告辭離去。 小學畢業那年,老厝翻新改建大樓。祖母的生日宴改到旁邊的「王子大飯店」(現已結束營業)舉行。隨著童年結束,「總舖師」也走出了我的生命。 那麼多年過去了,儘管當時留下的相片是黑白色,憶起童年「總舖師」的點點滴滴,卻是色彩鮮明地烙印在心底深處。 【世界日報】 (上下古今版) 8/24/2023
林下清泉聽月鶯
不理解上蒼為何如此安排她的命運?也許這就是紅顏多薄命吧!
仰首異地的星空
他鄉的、我鄉的春秋皆分享同一個星空。令人惋嘆的是另類宇宙地球村,為什麼還不停的在星空撰寫人類異族衝突訃文。
元曲眉批
夜闌人靜孤燈下,隨時翻閱。看見書頁上眉批,彷彿父親又回到我面前,藉著眉批,向我述說著他讀這兩本元曲時的心情。
華府的各國食品超市
要有好奇心和冒險精神,不要只吃那幾樣熟習的食物,也要嚐嚐來自世界各地,從沒吃過的食品。
點卯系統
如今我們也能被社會所需要,能被關照且能關照著別人,才感到既年輕又快活很是滿意。直到現在,這『點卯系統』才能算是真正完善。
獨立女性
夫妻平和才能家庭牢固。不靠男人、要求得到尊重雖然正確,同時也要尊重男人才好。
撞衫與差異
小姨咯咯笑道:「何止撞衫,撞的明明是文化差異!」
酒杆倘賣無?
現在台灣生活富裕,年輕的孩子們那裡會去像我當年那樣自求多福呢?寫到這裡真有些羨慕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舌尖深處】家鄉味
王師兄的滷蛋秘密,有滷包、冰糖、焦糖、上好的當歸頭,加上鄉愁,一樣都不能少。